这4个学习习惯,让你学习能力翻10倍!(职场好文)
网友提问:职场当中,什么能力最重要?
高赞回答:学习能力!
有句话说的很对:学历不是职场唯一的出路,学习才是!
尤其是在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越来越普及化、同质化的今天,学历已经不能像20年前那般发挥立竿见影的竞争优势。现在的学历证书,更多是一个通往大公司、高平台、优势行业的凭证门卡。
没有学历不行,光有学历也不行。
高学历赋予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不是学历本身,而是高人一等的学习能力。
——
——01什么是学习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学习更广、学习更深的能力。在职场当中,我们的学习能力一般包含五个方面,即:
第一,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第三,知识搜索能力;
第四,实践能力;
第五,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讲一个读者的真实故事:
赵岩大学毕业,顺利进入某地方国企工作,随后被派到基层车间挂职历练。
3年时间过去了,赵岩竟然还在基层岗位上原地踏步,每月工资3800,成长速度非常缓慢。用车间主任的话说:“赵岩学习能力真的不行,别人一年能够学全的东西,他三年时间都学不全,直到现在依然无法独当一面。”
事实上,赵岩并不是不努力,也并不是不主动学习,而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同龄大学生已经走向了科室、车间的干部岗位,赵岩却还在基层刻苦历练。
那么,赵岩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通过和赵岩的短暂交流,我归纳出三点:
第一,碎片化学习,没有构建适配自己的能力体系。
赵岩总是分散式、碎片化的学习:今天遇到什么工作,他就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明天遇到什么工作,他再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倘若某一项工作拖了很久,他就会把相应的知识技能搁置在脑后,等到再次启用的时候,他已经忘七零八落,甚至还要重头学习。
第二,避重就轻,缺乏试错精神。
赵岩性格内向,且略带怯弱。在日常工作中束手束脚,总是担心犯错受批。对于很多难点工作、突发性工作、高操作性工作,他总是望而却步。能避开就避开,缺乏年轻人应有的试错精神。
第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
赵岩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大学相关专业毕业),但是缺乏刨根问底的求知精神。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理论知识未必能够用于实践当中。
对他来说,很多知识技术仅仅停留在“够用”的程度上,自己很少去想“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团队协作”这些问题。
……
现实当中,很多人也会和赵岩一样,因为不会构建能力体系、胆小不敢犯错、不愿意刨根等等学习习惯问题,使得自己在职场道路的停滞不前。
在未来职场当中,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每一名求职者、工作者、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靠一种技能干一辈子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谁能保持知识、思维、技能的不断迭代更新,谁就能够在职场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学习效率的低弱的人,无疑将被同龄竞争者甩在身后。
——
——02如何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在我看来,意志力是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有足够的毅力才能有充沛的学习能力。当然,埋头苦学的人并不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人依然少之又少,所以,学习能力更是方式、习惯的结果体现。
从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角度来讲,导致我们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五种,即:
第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什么知识技能对自己最重要,自己的优势能力是什么,自己需要补强的地方是什么。
第二,不总结,不梳理,不连贯。碎片化的知识难以形成统一的知识框架体系。
第三,只学理论,不懂实践。很多工作看起来简单可行,实践起来就各种问题。
第四,担心犯错,做事情束手束脚。
第五,缺乏开拓精神,不会举一反三,不敢向困难问题挑战。
所以,尽量杜绝以上五个雷区,我们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上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里确定坚固的知识壁垒。
——
——03提高学习效率,这四个学习习惯请收好。
1、定框架
当我们进入新行业、新公司、新岗位、新环境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当前的职位要求和自身义务,从新塑造我们的能力体系。比如语言组织能力、计算机能力、写作能力、统计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岗位工作性质和大学专业类别是南辕北辙的。文学专业的学生很可能从事网络运营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很可能从事文字编辑工作。
所以,我们不得不卸掉“专业”的包袱,从头开始,从零学起、从最基础的地方下功夫。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从小到大”的发散式学习,也就是今天遇到什么难题,就学习什么技巧;明天遇到什么困难,就学习另一个经验,最后将所有的知识点、技能点整合起来。
这样学习的效率很高吗?
未必!
真正学习效率高的人,往往坚持“从大到小(定框架),再从小到大(多总结)”的学习过程。
具体来说:
学习效率高的人,他们往往能够以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为中心目标,提前确定自己学习框架。然后以学习框架为导向,慢慢填充自己的知识技能。把碎片化的信息、知识、技能、经验有方向性的规整起来。
就像我们阅读一本书籍,先翻阅目录对书籍框架有了大概了解,再一页一页的翻看学习,这样的阅读效率肯定比刚开始直接一页一页阅读要提高不少。
正如畅销书《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说得那样:
学习就像装修房子,有的人在装修之前有一张完整的房子装修设计图(个人知识体系),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个装修的进度,每次有新的装修材料(新知识)时,会检查新的装修材料对应于设计图中的哪个位置。如果有对应的位置,就增添到相应位置;如果没有对应的位置,就要对设计图进行调整,对装修材料也进行调整,让新旧材料可以更好地融为一体。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修补的过程,时间越长,要学的新知识会越来越少,给人的感觉就是学起来越来越快。
所以,学习效率高的人,往往先从宏观上搭框架,然后才会通过日积月累,从细节上填补知识。
学习建议:
当我们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尽量先了解相应的岗位职责细则,了解自己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框架。与此同时,我们要让自己的学习节奏跳出工作节奏。不要遇到什么工作,才想着学习相应知识技能。
2、列计划
单单制定学习框架还不行,我们还必须制定详细缜密的学习计划。“框架+计划”是我们学习任何能力、知识、经验、思维的前提条件。
好的学习计划有以下三个要素:
要素①:速度要合适。
不能太慢,懒于作为;也不能太快,急于求成;合适的学习速度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进步,也会尽量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要素②:树立理想的学习榜样。
当我们进入新行业、新公司、新岗位、新环境的时候,最好在优秀同事员工当中,选择一人当成我们的学习榜样,这样可以直观反映我们的成长空间,以及明确我们的学习方向。
要素③:分类学习。
在具体的岗位当中,我们的学习内容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把相应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比如语言组织学习、计算机学习、写作学习、统计学习……
我们在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的时候,要主动的把不同类别的知识技能界定隔开,这样才能获得更加清晰的效果反馈。常见的知识分类标准包括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等等。
3、找难点
职场当中,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并不是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而是解决困难问题、稀缺问题、跨界问题、突发性的能力。
有的人之所以在职场道路上停滞不前,无法独当一面,主要因为他们仅仅具备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困难问题、稀缺问题、跨界问题、突发性问题面前,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孙子兵法》里说过:“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
我们在制定学习框架、学习计划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向困难问题、稀缺问题、跨界问题、突发性问题发起挑战。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不愿意开拓突破,这样只会限制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成长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试错精神,不要因为担心犯错,就不敢尝试和开拓。对于年轻人来说,犯错往往能够带来更加刻骨铭心的成长效果。
4、多总结
我经常用“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知识线——知识点”这条逻辑线来指代学习过程。
“知识点——知识面”是一个填充、增加、完善的过程;
“知识面——知识点”是一个梳理、总结、消化的过程;
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仅要懂得知识的填充和增加,也要懂得知识的梳理和消化。著名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出著名的“黄金学习圈”,就是一种知识消化、梳理过程。
所谓黄金思维圈,是源于提及的一种看待问题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就是理解事情的表面,要做的事情。
第二个层面是How,找到做这件事的渠道,实现如何做。
第三个层面是Why,明白自己这样做的背后原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一,也能举一反三。用因果、递进、并列、树状放散等等逻辑关系,才能将碎片化的知识搭建起来,构造坚实可靠的知识体系。
只有通过足够的梳理、消化、反思、精简等总结过程。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所学所感应有到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人之所以看起来什么都懂,做起来总是犯错误,就是因为碎片化的知识没有总结起来。
——
——04总结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既有莫大的挑战,也有无限的机遇。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我们只有不断进步革新,才能赢得更加平稳坚固的职场空间。
面对升职、降职、辞职、转行、跳槽、失业、创业等等职场变动,只有将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上去,我们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适应力,从而赢得更多的职场保障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