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托邦症候群的自我思考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miyizs

乌托邦症候群

我的生活总是围绕在一种漂浮焦虑之中。现在的自己依旧坐在十年前的书桌前敲打文字, 生活在十年前生活的城市,在十年前就有的街道上行走,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一种虚无,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而我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和过去还是一样,正是这样的熟悉给了我害怕,这样的一成不变让我觉得生活像是一个牢笼。我最害怕的事情是别人都走到了远方而我仍然在此地挣扎。为什么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可怕,其实是看着一潮一潮的人都离开了这个地方而你的新生活则永远不会开始。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究竟是远方从未存在还是我的生活从未开始。

我不喜欢总在一个地方生活,不喜欢每天都看着同样的风景,也不喜欢每天都有同一种无法逃脱的感受。我不喜欢这种还未体验过年轻却将要老去的感觉。有这么七年的时间我觉得未来会更好,而且未来没有来,直到现在我生命中最年轻的十年即将结束,我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来,但是我却知道我将自己已经锁住了七年。

我的第一个执念是什么?我认为我可以变得美丽,而在获得真正的美丽之前我都不配得到幸福。
我的第二个执念是什么?我认为只要变得漂亮那么就可以获得美好的爱情和美好的事业。
我的第三个执念是什么?未来还未来到,当下并不重要,当下只不过是通往未来的一个桥梁。

就拿变得更美这件事情来说,我的自动化意识总是认为只有漂亮的人才能获得爱情,只有瘦才会漂亮,我想穿高跟鞋,想涂指甲油,想穿裙子,想化妆,想戴耳环,想打扮得非常女性化,但是这一切我都没有去做,我在等待,我在等待着自己变瘦的那一天,因为变瘦了我就可以变漂亮,变漂亮我就可以去做这些事,这些事情只是变漂亮以后才能做的。但这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不是吗?究竟是做这些事情会变得更美,还是变得更美所以才做这些事情。而这只是关于青春的第一个死循环。

第二个死循环是什么?我只有变得更有趣更有魅力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我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究竟人是变得更有趣更有魅力之后才交到更多的朋友,还是说交到了更多的朋友而变得更懂得交朋友更有魅力呢。

我人生的第三个悖论来自于,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一个领域做的出类拔萃,只有真的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才值得才应该被允许在这个领域内工作。因此我的工作总是让我觉得惶惶不安,因为我没有那么热爱我的工作,并且做的也不出色。

我人生的终极悖论可能是,人这一生一定要追随自己的激情活着,人这一生必定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而且让我生活的无所适从。知道我昨天看到乌托邦症候群一词才恍然大悟,乌托邦症候群一词是我在《改变——问题行程和解决原则》这本书中看到的。

书中所说的乌托邦症候群是说,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如果子认为已经找到或可以找到最终的,最完美的解决方法,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极端主义,而这样的情况下人会不断的去想要达到那个目标,而这样行为的人群就是乌托邦症候群。我所理解的乌托邦症候群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对不可期的事情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坚信这样的期望是毫无问题的,另一个是本来并不是问题的情况被认为不是最优状态,总是有更好的方法改善它,而一旦执迷于此便陷入了乌托邦症候群。

书上说乌托邦症候群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内射式的,这种情况的人苦如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觉得无法达成这样的目标是个人有所欠缺所导致的结果,如果那个目标是乌托邦式的,那么这个设定目标的动作本身便导致了目标的无法达成,他不会怪罪于目标的理想性,而只能怪自己无能。例如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更丰富,更有收获,而自己却只是生活在无聊之中。这种情况其实在我身上的体现是十分到位的。我觉得年轻就是应该恣意挥洒快乐的,我给年轻贴上了一个标签,并且我在不断的给这个标签注入内容。例如我觉得年轻应该在世界各地游玩,而不是囿于工作,年轻应该打扮的花枝招展与有趣的人聚集在一起,每天参加不同的活动,不管是跳舞,喝醉,还是旅游,都应该放肆大胆的尝试,青春没有重复也没有无聊。如果能在年少成名那将会是更好的结果,而且为什么我不能年少成名我不能长相俊美呢?说出来也许很可笑,但是也许这正是潜意识中不断挫伤自己的假象。

乌托邦症候群的第二种类型简要来说就是认为未来无限美好,只是暂时未抵达,满怀希望的跋涉胜过抵达目的地。用我自己来举个例子的情况就是,小的时候看偶像剧觉得女主角这么漂亮那么长大后的自己也会漂亮的,虽然现在不好看,没关系以后会变漂亮的。小时候的偶像都比自己年长,小时候以为长大也会变成他们。长大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不是斩断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觉得未来还未到来,终有一天我将会变成那个样子。于是我在等待中度过了毫无波澜的七年。一味追求着不可能的事物,却使那些本来可能得到的东西变成了不可能。

乌托邦症候群的第三种形式是投射式的,透射式的观点其实是认为,目前我所无法到达的状态并不是自身的问题,也不是前提的不合理,而问题是出在他人身上,他人应该为这个结果负责任,是父母没有提供给我更好的环境,是父母没有让我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是社会定的规矩和限制阻碍了我,自己不肯承担责任而将责任推诿于他人。就像我总是埋怨为何自己生的不好看,埋怨父母没有给我更好的资源。

而这三条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让我觉得我十分的不幸福,我缺少了活在当下的力量,缺少了感受现在的能力,这是这样的稀缺让我总是有一种弥散式的不快乐。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不快乐呢?

首先,判断这是否是一个问题,焦虑是否是不应该存在的,生活是否可能每一刻都多姿多彩,无聊真的是难以忍受并且不应该存在的吗?从根源上去与问题辩驳,在根源上对最初的假想提出质疑。是否无聊和平静才是生活中的常态,成为才华卓著的人才是一种偶然。

第二从实际的问题出发而不是耗在毫无意义的追根究底的情境之中,例如觉得生活不丰富那么就从世界出发,去做更多的尝试,去滑滑板,去打球,去看NBA,去穿高跟鞋,去化妆,去做一切实际的可执行的动作。

第三,利用一种非常规的手段打破现在的平衡,去重新框定问题,谋求第二序的改变。第二序的改变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需要我继续参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