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焦虑、感觉不幸福的本质问题就是:“看不得别人的好”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225人  敖超成

那些能吃饱饭的现代人焦虑、感觉不幸福的本质问题就是:

看不得别人的好”

而就在前几天一酒席上,突然听闻自己高中的同桌在深圳又买了一套房子。我应该高兴才对,毕竟他是我那么要好的同学,多一个富有的同学不是更好吗。我当时的心理咯噔了一下,我知道我又犯错了。晚上回到家后我郁闷反思了好一会,因为这种低格局的思想要不得啊。记得《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书里有这么一段,讲人的出发点,会影响思考与判断,说人大抵上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1、我不好,你也不好。

2、我不好,你好。

3、我好,你不好。

4、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我们大多数人永远停留在第二个或第三个阶段里,反复穿梭却无法突破,永远进入不了最后一个状态。比较是没有尽头的,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能把注意力用在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上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是今天看了北大薛兆丰的一篇经济学文章后突然获得的一个感悟,原文摘录如下:

年轻人上升的空间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大”。很多人抱怨我们年轻人没有上升的空间了,找不到工作机会。其实我们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从来没有那么大,现在很多年轻人出来做几年,就独当一面了,以前快要退休的时候,还不能独当一面。现在毕业生出来几年,就说我没办法结婚、买不到房,以前是要到退休的时候才分到一个角落。

也许你会说,现在的基尼系数很高,整个社会收入越来越不均。而我想说的是,一战时基尼系数最低,你想过那样的生活吗?基尼系数代表不了什么,狗屁都不是。

很多人说自己穷,所以很难幸福。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才叫穷人?”穷在中文里面就是“尽”的意思,就是没有前途的意思,只有没有前途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可真实情况是,现代化的生活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中解放出来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很多时候比古代的皇帝还要好、还要便捷。那些说自己穷的人,更多的时候是“宁愿大家一起穷,也不愿意看到邻居先富起来”。

至于机会方面,咱们中国今天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上升的空间,只要你努力多一点,收获就会多一点。想想近代的文革,想想封建社会,穿越阶层的机会那才叫“千军万马过钢丝绳“。那些所谓的”没有前途“,潜台词其实是“我未来会不会比朋友更有钱途”。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给你一张能让你只身穿越回古代的单程票,你会选择使用吗?如果会,你会穿越回到那个时代?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选择使用,而那些选择使用的人,可能是受小说想象中的“情怀”所影响,又或者是对自己现在的人生失望透顶了,不如孤注一掷,期望穿越后能因为“人生洗牌”而获得一手“好牌”。身处任何年代,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如果反过来,让古代人获得单程穿越的机会,他们肯定更愿意用脚来投票,穿越到现代。

你的个人幸福与否不代表整体社会的幸福程度

见到不少的愤青喷“现代人很焦虑,越来越难幸福”,我也曾是焦虑症的一员。

但有焦虑就一定难幸福吗?我们要先搞清楚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按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来划分。相比以前,现代的物质条件相比以前肯定是前所未有的发达,单论物质富足对“幸福”的影响,现代完败古代。

那么,现代社会比过去“幸福与否”的争议点的关键就是精神层面了。这里有一点要先强调一下,我们讨论的是整体现代人的幸福程度,不是你个人的幸福程度。因为个人幸福与否,纯粹是一个主观问题。我再怎么分析说你应该幸福,而你非说不幸福,我也是百嘴莫辨,毕竟"你是怎么想的,世界就是怎么样的"不是吗?

现代人的普遍焦虑是不假,我们的身体和思维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容易迷失自我,活不明白。但不要忘了任何时代的社会,人都是有焦虑的,只是焦虑的点不同而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要学会和这种焦虑感和平相处,这种忧患意识恰恰是个人进步的动力。纵观精神层,整个现代社会相比古代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开放性和可满足性。整体来说,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后,有了极大的精神追求的可能性,人们也能花更多时间去探索“幸福”。

总之,套用马云的话:“不是传统行业不行,而是你的传统行业不行”,改一下“不是整个社会不让你幸福,而是你自己不让自己幸福”。


参考资料:

1、人为什么会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对是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97122

2、北大薛兆丰经济学里“124讲|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和“128讲|最富裕的穷人在今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