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的误区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恩希幸福吧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它讲的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

55%是通过看,比如我们的手势、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

38%是通过听,比如我们说话时的语调、语气、速度、声音大小等;

只有剩下的7%,才是纯粹说的具体内容。

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效果是呈“倒u曲线”。

遵循一条准则:我希望你做出改变,是因为我希望你爱我,而不是因为你是错的。

孩子愿意听一个他喜欢的人的话,愿意听一个他崇拜的人的话,愿意听一个与他关系亲密的人的话。

有一个夸赞模型是:FFC模型——fact事实、feeling感觉、compare比较。

孩子作业拖拉,不爱整理,疯玩嬉水,乱丢垃圾,甚至讲出一套自己的道理。

许多父母容易被孩子带偏,陷入无奈无力的情绪中,或者忍不住吼叫打骂,指责,侮辱等等,两败俱伤。

我们就要意识到,孩子被我们重复的语调、惯性的肢体和吼叫打骂,逼迫进入了“攻击、逃跑和呆住”的叛逆怪圈。

大脑的应激反应,孩子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能想起父母的叮嘱,怎么解答这个题目,等等。

父母和孩子都不愉快,要么陷入僵局,要么不欢而散,都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既然97%的身体语言,即让孩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比起7%的做人做事规矩更有效果。

既然重复过渡之后,正面效果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的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要反思,如何才能双赢?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好好学习,照顾自己。孩子希望父母陪着玩,自由学习,受到肯定。

我们要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和爱心,而不用指责的语调提醒他错了。

我们要用夸奖的方式告诉孩子问题在哪里,让他自己尝试体验过的好方法,而不是唠叨出问题走弯路不听话。

首先,父母要让自己配得上孩子听话,保持情绪稳定,重视孩子的感受,亲密关系是第一位。

比如孩子玩水,弄脏了地板,不要发脾气讲道理。试着说,你玩水可能有自己的道理,是不是觉得有趣好玩,我理解你。

妈妈看到你身上湿哒哒,很担心你会感冒。地板很湿,你们就很容易滑倒。

地板很脏,妈妈才下班就要去拖地,腰痛很疲劳,心情会不大好。

你愿意和我一起清理,并记住下次避免这样的事情吗?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温和的沟通,坚定的原则,会让孩子感到安全,识别错误行为的同时感受父母的尊重。高自尊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其次,父母要懂得使用FFC模型——fact事实、feeling感觉、compare比较。

比如,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慌乱之中出错,着急闹情绪。从过去找到好的一面去引导现在,从现在好的一个点去跳出现在。

fact事实,你下午忙着出去玩耍,就把作业耽搁了。晚上眼睛有点累,状态不好,写作业匆忙出错,事倍功半。

feeling感觉,你是不是感觉不舒服不如意,很焦急,越急越做不好。妈妈很想帮助你,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compare比较,昨天,你安排上午写数学,下午写语文,晚上放空从容拉小提琴,一整天都过得很从容,很充实,很开心。

所以,妈妈认为白天有序的安排,可解决晚上的急迫出错。妈妈相信你,你能做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时,孩子自己就会尝试用一个他知道的好方法解决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