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经》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an:无形无影】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空虚开形的,如果按照它来做事,或许得不到圆满结果。
“道”是深邃复杂的,它好象万物的祖宗:它消磨了万物的锋芒,消除了万物的纷争,调和它们的优点,使它们具有一些缺陷。
“道”是无形无影的,又好象实际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
诠释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上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老子认为“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而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象是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老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上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观点。此外,老子还提出了他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的蕴含。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这种看似怪诞的言行,真实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这些才是老子对"道"的特性的理解,这些正是老子所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3014/c9fe41156800b8b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