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5887/e24d78e114034728.png)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作的《问刘十九》。
有些诗就是这样,只是读起就非常的有画面感,让几千年前和当下的距离不再遥远。
也是受这首诗的影响,对红泥小火炉有某种执念。
前段时间,维健送了套红泥小火炉给我,整体操作来下明白烧水是个细致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5887/7144bef2190532e1.jpeg)
上图比较大的是龙眼炭,小的是橄榄炭。
煮茶时用两三块比较大的龙眼木炭打底,上面再用比较小的橄榄炭来煮水。
用龙眼炭,不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还能使茶叶夹杂着淡淡木香。
橄榄炭是将橄榄核烧成炭,再用来烹茶,燃起后无烟,清香,会有一部分榄香溶于水里,烧出的水有一种淡淡香气,水生幽香,其味绕舌。
橄榄核炭最佳为乌榄,以乌榄剥肉去仁之核,入炭化机内炭化,逐尽烟气,碎之莹黑,俨若煤屑;一经点燃,室中还隐隐可闻“炭香”,用之烧水,焰活呈蓝色跳跃,火匀而不紧不慢,尤为珍贵难得。
除了碳,炉子也很重要。
电炉烧水与炭炉烧水味道是迥异的,一般来说电磁炉烧出来的水发紧,而用砂陶壶加乌榄炭烧出来的水是松软的,软软的泛着微甜。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5887/dca7454518210e9b.jpeg)
有好水了也要有好茶具。
我有一对比较珍贵的茶具,是三毛茶楼张寄寒老先生送的。
这是老先生在景德镇自己设计烧治的,这些年用下来只有很少完整的,上面的话是三毛写的,寄寒:真好,周庄有你在。
这里面有一段故事,这也是三毛茶楼的来历。
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毛到周庄游玩,离开古镇一周之后,生活在古镇的作家张寄寒追寻着三毛的足迹写了篇散文《三毛在周庄》,机缘巧合,三毛读到这篇文章,开始与张寄寒通信。
一九九零年六月,三毛曾给张寄寒写过两封信,第一封信中,三毛说:真好,周庄有你在。最后一封信里,三毛写道:我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故里的大街小巷看个够。
而最终等来的却是三毛自杀的消息,为怀念三毛在周庄的短暂停留,张先生将古宅改建成了今日的“三毛茶楼”,而他也自称“三毛茶楼楼主”。
很久没有见到张老爷子,记得那次喝着阿婆茶聊的开心,除了茶具还送了我一个纪念诺曼底登陆版的zippo😓。
有机会大家到周庄了一定要多去支持我们的三毛茶楼,位置在古镇中市街贞丰弄附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5887/54a523410e9293de.png)
茶我选的是茉莉龙珠。
茉莉龙珠茶又叫茉莉绣球,把茶叶嫩芽加工成珠状茶坯,再糅合精选茉莉花,重复窨制而成,形状圆紧、白毫显现。一个个外形像龙珠子一样,因此取名叫茉莉龙珠。
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在汉代期间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福州,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常饮茉莉龙珠清肝明目、生津止渴。
盛夏茉莉一百朵,只为初冬一口茶。
到此,万事俱备,再准备一颗安静下来的心。
一盏龙珠,一洗尘心,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