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忘忧社读书•写作•遇见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听书笔记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时歌

这是唯媚而生的第2篇听书笔记。

书名  BOOK TITLE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基本信息 BASICS

  1. 作者:大J

  2. 平台:群岛图书馆

  3. 阅读进度:100%

重点摘录 NOTES

  1. 真正的早教靠的是父母的行动和坚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需要父母先学习并且成长,只有“全家一起奔跑,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2. 早教绝不等于早教班,早教是对学龄前孩子进行的启蒙教育,侧重于开发孩子的潜能,而早教班只是实现早教的一个场所。

  3. 作者大J,她的女儿小D 因为早产,刚出生时就被断定为左右脑出血,医生说小D有90%的可能会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在大J精心照顾1000多个日夜后,这个被医学放弃的孩子不仅可以独立行走,还拥有和健康孩子同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认识她们的人都说:小D是一个奇迹。所以大J 把她对小D的早教经历写下来,告诉并鼓励天下父母:只要你善于学习,又能坚持不懈,那么每天的生活就是早教最好的课堂。

  4. 早教可以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什么是元认知呢?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对认知的认知”、“对思考的思考”, 其实元认知就是个体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元认知强的人思考问题,主要想的是潜藏在问题下的底层逻辑,就是“想得比较深刻”。

  5. 建立“脚手架思维”,帮助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向上发展。首先,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养成透过现象去思考的习惯。其次,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把知识联系起来,实现活学活用。最后,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你不知道答案没关系,但是你对问题采取什么态度至关重要”。

  7. 《终身成长》中讲到:成长型思维者不惧怕失败,专注过程和细节,愿意做有挑战的事情;固定型思维者不仅惧怕失败,而且认为人的能力固定不变,为了避免失败,他们总是做那些屡试不爽的事情。

  8.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评价孩子,关注他们做事的细节、努力的程度、付出多少心血。其次,我们要敢于让孩子承受失败和挫折,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最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9. 不经历失败而拥有的自信都是不真实的,只有那些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真正的自信。

  10.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只有当环境值得孩子信赖,他们才能发展出自控力,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环境的核心要素。父母做到言而有信,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延迟满足,用制定规则让孩子学会等待。即“情感上的满足,行为上的延迟”。

  11. 高尔基说:“哪怕学会一点点小小的克制,都会让人逐渐变得强而有力”。

  12. 早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而优秀的孩子不仅要有聪慧的头脑,有强大的内心,还要有良好的自控力,只要三者合一,他们就一定能把握人生之舵。

阅读心得 LEARNINGS

听完这本《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决定后面会把原著再找出来读一读。

如何进行“早教”,是育儿的必修课。不是所有父母都是从事教育相关的行业,因此,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也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功课。

作者大J和千千万万父母一样,为了照顾和教育孩子,追本溯源,探求真知,把自己“死磕”成育儿专家,本身就值得佩服。

书中流露的满满真诚,足以打动每一个人。这本书让我更新了很多陈旧的理念,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方法。

我曾经也纠结过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我赞同“早教≠早教班”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早教应该包含早教班。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带孩子参加一些早教班,也未尝不可。虽然三岁前,孩子最重要的是在父母身边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但是孩子所处的环境,所见所闻等经历,都会对其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早教班的课程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总是比在家待着无聊要好上百倍。

此外,还能通过早教课程,结识一些同龄的孩子。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交到朋友,又能帮助父母更好地观察孩子的生长情况。

尤其是全职妈妈自己带娃,更需要多制造一些机会,带着孩子走出去社交,否则,孩子长期跟妈妈待在一起,会非常黏妈妈。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孩子会非常害羞和不安。

我们虽然没有上早教班,但是Atom会走之后,每天送托儿所两三个小时,明显感觉她有很大的变化。

她通过观察老师和其他宝宝,快速学会了很多东西,例如简单的法语、舞蹈动作,甚至会主动问好和再见,这些我都没有教她,她就已经会了。她常常带给我很多类似的惊喜。

但也绝对不能认为参加早教课程,就完成了早教。这和“不能把孩子丢给学校就完事”,是一个道理。家庭教育,永远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教育,隐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也不要妄图教出完美的孩子。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在不断的成长中日臻成熟、完美。因此,和孩子一同成长,让生命焕发新的活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