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生活总结以及展望
从1月20日到现在,在理大正好待了一个月,是时候总结反思下了。
衣食住行
HK的衣服比大陆便宜不少,标价和大陆是差不多的,但如果碰上打折促销,然后算上汇率非常实惠,过年前就忍不住买了三双鞋。
今天还逛了一下旺角的电脑城,比较了一下大陆和HK硬件的价格,越高端的货价格越便宜(显卡除外,显卡和大陆价格差不多,然而我就差块显卡。。),可能是因为关税问题。
吃饭是真的贵,HK最便宜的地方是学校食堂和麦当劳,然而一顿下来还是要30+,三倍于上海的物价让我这个奉行少食多餐的人被迫更改饮食规律。最便宜的吃法是早上的西式早餐配一碗公仔面,下午到两点半点下午茶的鸡腿餐,晚上去麦当劳点个板烧套餐。蔬菜和水果比肉贵,去小餐馆里点餐,大概率肉的量比菜多得多,水果最便宜的居然是车厘子,30HKD左右一小盘,用保鲜膜封好的那种。10HKD一瓶的矿泉水让我学会了带保温杯喝食堂的凉白开。
见识到了比上海还要恐怖的房价,还好自己住在Hall里,红磡附近的维多利亚港房价都是一千来万,很少有超过100平米的房子,并且我从头到尾都没见过一栋楼有阳台。。顺便吐槽一下Hung Hum Hall晚上的噪声实在太大,经常被外面的车声弄得失眠。
HK人民把土地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居民楼G楼和平台都可以算一楼,因为一楼有高架的人行道和车行道,G楼也有车行道和人行道,平时出门就是在两层人行道之间上上下下,感觉这个城市非常有立体感。地铁公交网很发达,出行非常方便,在电梯上所有人都默认挤在最右边让出一条道,让赶时间的人先走,从没有见到过任何插队行为,local 们大多数对我很和善,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被 local 歧视的情况,顶多是表现得有一点不耐烦,网上的很多报道都是不负责任的,有偏差的。这个忙碌的城市得以高速运转,靠的就是HK人们普遍的高素质。
关于理大
理大好的一面就是国际化,这里除了 local 之外还有大量来个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上课使用的是英语,local 老师们会有一些Cantonese的口音,但不妨碍理解,他们人都很 nice ,会耐心回答你的问题。学生的活动非常的多样化,多到让自己有了选择恐惧症,每天自己邮箱都有好几封学生活动的广告邮件。
理大不好的一点就是学风非常散漫,我修的三门专业课 lecture 里,学生都不怎么听课,甚至还会上课讲话,非常打扰老师讲课。
我的日程安排
周一单周我只有一小时的lecture,所以这一天的时间是可以多加利用的,可以去蹭一下港中文的专业课,如果是双周,下午有 lab session,因此能支配的只有一个早上,只能泡泡图书馆。
周二整早都是lecture,下午也是lecture,这是一周时间最少的一天,应该主要精力放在温习功课上。当然每天的reading和writing,self-study不能拉落下。
周三到下午两点半之前都是满课,因此剩下的时间也只能泡图书馆。
周四一整早实验,下午一小时的lecture,中间空余时间可以泡图书馆。
周五早上的lecture到10点半就完事了,整个下午可以去蹭港中文的课,如此下来,我只有两天时间可以蹭课,能学多少就看自己了,顺便要去套个磁什么的。
如何利用周末的时间,我觉得应该去 social ,练习自己的英语水平,当然晚上的时间要用来锻炼和reading。
每周要跑三次步,这个计划可以在周二,周四和周末其中一天完成,晚上7点半左右开始,沿着维多利亚港边跑边欣赏尖沙咀世界级夜景,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身体。
每天的reading要继续,应该在4点半之前完成,最好是用完晚饭这段时间,比较累,专业课的书也没精力啃,正好看书。
每天打卡要在睡前,洗完澡后把读的内容写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可以对照书籍,这两天的尝试发现这样其实可以更容易记住读的东西。
按时睡觉起床,一定要赶在舍友呼噜以及外面车声到达之前。
原则
规律作息 > 练习英语 > 物理专业课 > 蹭课/自学 > 选修课 > 无意义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