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爱你,但并不欠你
❤
我不是个特别热衷于社交的人,甚至有点排斥。如果让我去过那种一个周参加七次饭局的日子,我宁愿把自己锁屋里一个月不出来。那种半生不熟的寒暄让人觉得不舒服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所以我的朋友少而精。
也说不清把一个关系普通的人在心里打上对勾变为好朋友有哪些要求,但其中有一条还是很明确的——我不太喜欢跟不孝顺的人来往。
倒不是自己的道德标准多么崇高,就是考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爸妈是最亲近的人,他都能对他爸妈那样,对你能好到哪去?
听过这么一个事。
一个老太太有个儿子。有天老太太生病住院,情况不太乐观。其他子女就通知这个儿子去医院看一看。儿子平时也不算孝顺,一年能见老太太一次,就是春节拜年的时候。接到这个去医院的电话,儿子并没有表现得情绪激动甚至失控,也没有伤心难过,更听不出一点紧张。
儿子用平静又嫌弃的语气问——这次是真的吗?
隐含的意思大概是,之前老太太也住过院,但都无大碍。既然无大碍,他也没有去医院探望的必要了。
小细节看人。
不用再多听下去,只凭儿子这一句,就能想到他大概是哪类人了。
❤
逢年过节,好儿女们都要带些东西回家探望爸妈,也有些工作精英忙着加班腾不出时间。除了这两类之外,还有一类人,基本上一年不回家。不管是大年小年,大节小节,有假期时间充裕,宁愿蒙着被子睡到下午起来吃饭追电视剧,也懒得收拾行李回家一次。
我认识个姑娘,是乡下来的。爸妈我没见过,听她提过几次,是老实的农民。家里的地不多,老两口就忙得过来。一年到头,换着种不同的作物,自己吃掉大部分,剩点拿到集上卖了换钱补贴家用。
她不是家里的独子,还有一个姐姐。
她的姐姐跟爸妈在一起,一样地老实本分。家里她小,供她读了书,所以她有机会留在一个在她看来已经是不错的小城市。她努力工作,盼望升值,跟每一个奋斗青年一样,充满了抱负和希望。
唯有一点,每每提到她的父母,她都是有些怨气。她的话不自觉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好像是她养活了父母,甚至她的姐姐。
“我在这边工作都是为了这个家,因为他们我才这么辛苦”。
“我不想再回那个地方了,我觉得自己融不进去”。
事实上,每个缺乏工作经验的职场新手工作都挺辛苦。父母,哪怕出身不好的父母,都不是你辛苦的理由。你也并没有领了工资就马上打到父母卡上,而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血拼各种新款之后才想到剩下的零头给父母一点。你的辛苦跟爸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倒是他们,在你还没有踏入社会赚工资的时候,省吃俭用供养你。你吃着家里种的玉米,家里鸡下的蛋,家里结的黄瓜,长得结结实实白白胖胖。父母没有亏待你,在能力范围内,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你也不让人失望,在小城市落脚了。
遗憾的是,落脚了的你并没想着有一天能把父母带来享享清福,也好有机会回村里风光一把,告诉大伙儿闺女多么有出息。你开始疏远他们,真怕他们哪天出现在你单位楼下,给你丢脸。
我什么也没有跟她说,只是在心里悄悄疏远了她。
❤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不管三十岁还是六十岁都是孩子。孩子的一切小错误都可以被原谅。或者说,在父母眼里,这些都不是错误,只是觉得孩子成长得慢,成熟得晚。
这就是父母本能的想法,不论孩子怎样,都盼着孩子好,也不会因为任何不恰当的行为去怪罪孩子。
可这不代表孩子就该折腾父母啊。
父母爱你,但并不欠你的。
他们没有义务在你翅膀稍微硬点之后看你的脸色,也没有必要五十来岁就考虑自己是不是该去养老院报个名。他们更不用为你攒钱半辈子买车买房之后,每个月为你辛苦还房贷,热脸贴了冷屁股,你还嫌他们没给你额外的生活费。
别挥霍父母的爱了,虽然爱不限量,但太伤人心。
你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变老的过程。
愿你在成长的路上,学会珍惜这些曾为你无悔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