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姗姗,我在你们门口放了两桶水,还有鸡蛋,肉,水果,你开门拿一下啊。”电话那头,是对门阿姨的声音。
是的,在全民核酸停止,疫情防控放开的第二周,在幼儿园上学的三岁女儿就不幸中招了。看到抗原上显示的浅浅的两条红线,心情只有一个“懵”字可以概括了。孩子怎么感染了?感染源在哪里?会不会有严重的反应?接着各种担心,一瞬间涌上心头。
恢复理智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孩子幼儿园、学校、社区,然后生活上我们就基本陷入了“与世隔绝”的状态了。因为这里的防控政策是,一旦感染,就必须严格执行居家隔离,社区会安上门磁,不必要不能外出,外出需报备。可怜恰逢赶上我们小区整修水管,一家人在家,吃还好解决,用水成了老大难。在我为此担心,愁眉不展,甚至已经做好了蓬头垢面,水资源反复利用,必要时只保留吃水时,我那“中国好邻居”却纷纷伸出来援助之手。
先说对门这家,他们来自于唐山,这次孩子感染后我也最先告诉他们。千交万待,一定要让他们在做好防护,毕竟对门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宝宝。其实所有的父母在面对病毒来袭时就像一个孤勇者,愿意为孩子毫不犹豫而战。不怕自己感染,但孩子,小小的糯糯的他们,一旦被病毒纠缠上,我们就会乱了方寸。就像我看着三岁的闺女,感染后发着烧,一会儿喊腿疼,一会儿叫肚子疼时,那种无助,那种恐惧,无处安放一样。所以我最担心我们变成传染源,波及大批无辜。可我亲爱的邻居啊,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天微信里关注着我们的情况,隔三差五的物资输送。甚至在一次我没听到他们电话联系,给我和我爸手机微信呼叫好多变,只因为怕我们感染了,重症,家里乱了阵脚。是他们,让我明白,原来不熟悉的邻居,在你面对困难时,可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做到这种境界。
“滴——”微信又来消息了:“给你们门口放了点菜,还有刚蒸好的包子,记得拿趁热吃。”竟然是楼上的大哥。我们楼几乎没有交集,最多只能算点头之交,可在上班下班的来去匆匆间,他们竟然也注意到我们家的异样,在特殊时期,竟然没有任何避讳,毫无保留的传达着他们的善意。
“姗姗,给你们门口放了水还有一些梨,用梨煮点儿水喝,在家一定让孩子多喝水。”房东大姐贴心的交代着。是的,我只是一个租户,来到这里也并不久。很多时候我会认为自己游离在这座城市之外。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空气,有时候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疏离,那么冷漠。可当变故来临时,当我手无举措时,当我兵荒马乱时,当我惴惴不安时,带给我最多感动的,却是那些我可爱的邻里。原来一切的美好,都一直在我的身边,原来敞开心扉,便是那,平凡的,却又如此确定的温暖。
这个冬天,有风,有雨,甚至有些漫长,可因为有他们,有善良的、温暖的他们,带给了我一缕缕的阳光。而这份光,终将穿过层层云雾,呼唤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