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华为(23):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之五
干部的使命与责任之五就是:
站在全局立场,不断改进端到端的业务流程。
01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
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为什么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就是我们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制度。这个管理体系在它进行规范运作的时候,企业之魂就不再是企业家,而变成了客户需求。客户是永远存在的,这个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我认为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就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同时,牢记客户永远是企业之魂。
为什么企业管理目标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今天大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和IPD、ISC、CMM......,以及任职资格和绩效考核体系一样,都是一些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是看似无生命实则有生命的东西。为什么我要认真推IPD、ISC?就是在摆脱企业对个人的依赖,使要做的事,从输入到输出,直接端到端,简洁并控制有效地连通,尽可能地减少层级,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管理的目的就是从端到端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流程贯通。这个端到端,就是从客户的需求端来,到准确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我们能认识到这个真理,华为就可以长久生存下去。内部管理是为及时、准确实现客户需求服务的,这是我们内部管理改革的宗旨和基础。背离这个宗旨和基础的,有可能陷入烦琐哲学。
我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对全局无益的别去优化。如果优化没有对最终产出做出贡献,我主张保持稳定,不要去修改它,增加了改进的工作量与周边协调的工作量,这也是成本。我更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这样的人主导工作,会使流程扭曲来、扭曲去,越改越糟。我们选拔干部管变革时要先看,能不能管理全局变革。
GTS、制造作为流程的下游环节,要加强与研发的互动,推动研发改进产品的可安装性、可维护性和可制造性。在兼顾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产品体系要制定版本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提升能力逐步减少版本的数量,从根本上降低后期版本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减少潜在的质量问题。考虑在产品线设立专职副总裁,关注产品的可安装性、可维护性和可制造性。
对于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成熟市场和生命周期末端产品,在努力挖潜的同时,要抓精细化管理。要抽调优秀人员加强计划、融资、政府关系等短木板的建设,提升经营质量,全面均衡发展。对这类市场和产品的考核导向很明确,就是要为公司贡献现金流和利润。
各体系、各部门在2006年下半年应尽快成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和团队效率提升工作组,逐步、有序地开展部门人员使用效率提升工作,为2007年的人力资源规划转变做好准备。要优先地重点解决体系和部门内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忙闲不均问题和阻碍人员合理调动的“部门墙”现象。要以改进有效的管理为目标,不要以加班的简单方式,来完成产出。
加强组织优化和人员调整:公司须在一两年内消除臃肿的各级支撑组织,大力精减支撑人员,这里面可以挖掘出很大的人均效益提升空间。
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目前正处在流程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阶段,我们认为现在启动CFO管理体系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希望CFO到位以后,既能保证业务高速增长,又能帮助公司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要注意防止局部优化对全局可能造成破坏。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必须有端到端的视野。
你们看过《兄弟连》没有?里面的那个连队刚在欧洲打完仗就空投到亚太去了,你们要敢于组织海军陆战队去攻克市场,一个将军能够带着一个连上战场,打进运营商。产品线总裁不能在研发区办公,要有全流程视野,在端到端各个环节中木板最短的地方去办公。
要按从一线到机关的流程指向,逐步梳理从一线到公司机关岗位,精简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多余组织,整合职能重叠的功能部门。逐步由具有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员置换机关岗位中无一线经验的任职者,以强化职能部门对一线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人员不增长,是要继续压缩平台和支撑人员,但要确保作战队伍的编制到位。我们压缩的是非生产人员,增加作战部门,后勤保障减少不能不科学,我们不能拍脑袋想出编制是多少的数据。
一把手只有对战略目标承担责任,在调配资源时才不会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一把手只有具备了战略眼光,才会进行全局性的调整。
流程的作用就三个:一是正确及时交付,二是赚到钱,三是没有腐败。如果这三个目的都实现了,流程越简单越好。
业务部门的一把手要担负起流程的责任,而不是流程IT部。流程IT部应该是提供服务的支持系统,帮助业务主管能够正确建设、优化和使用流程以及IT工具。
技术还是在不断进步的,所以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从我们公司来说,我们不追求高利润及财务指标的漂亮,我们追求内部管理的合理性。
建立行政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适当分离的运作机制。流程Owner负责建设符合业务规则的流程、业务决策机制、流程风险内控及问责机制,承担对“事”的管理责任。行政主管负责开展匹配业务目标的组织建设、干部评价及资源配置工作,承担对“人”的管理责任。一把手对流程不重视的,是流程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可以由部门一把手担任GPD,提高流程的重要性及影响力,确保流程落地。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整体管理构架的进步,系统地、建设性地、简单地,建筑一个有机连接的管理体系,要端到端地打通流程,避免孤立改革带来的壁垒。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账实相符,不准说假话。我们要努力使内部作业数据在必要的职责分离约束下,尽可能地减少一跳,提高运营效率。
02 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就是管理竞争
我们的干部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承担一种全局的责任,共同保持公司的稳定,加速企业的发展,这才是你们的希望。
IPD、ISC是我们确立的企业管理主线。同时,其他方法论辅助它而存在。我们为什么始终重视管理?因为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管理!如果没有管理,这个企业能留给我们什么,就是一大堆债务。我认为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不仅我们要自己学会,而且一定要把它融会贯通,要把它推广下去,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需要有生命的员工来执行和完善的。
我们与爱立信等大公司比什么?就是比效率,比成本,看谁能多活一口气。改进管理是一个持久持续的过程,不要太激进,如果我们每年进步0.1%,100年就能进步10%,持续长久改进下去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的唯一出路。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就是管理竞争。如果对方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而我们不改进的话,就必定衰亡了。我们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进。
公司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下去。在销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市场,销售收入可能会逐渐出现增长趋缓或下滑,所以精耕细作、追求利润将是公司未来经营管理的目标。
我们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我们的管理架构,以及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体制。人会走的,不走也会死的,而机制是没有生命的,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未来百年千年的巨大财富。这个管理体系经过管理者的不断优化,你们说值多少钱?只要我们不崩溃,这个平台就会不断发挥作用。我们公司上市后能值多少钱,其实就是这两项管理财富值多少钱。所以我们会很重视流程。
03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我们要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小改进、大奖励”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
任何规范的东西都需要不断创新。我们更需要组织创新,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个人英雄行为,而是经过组织试验、评议、审查之后的规范化创新。任何一个只希望自己在流程中贡献最大、名留青史的人,他一定会成为黄河的壶口、长江的三峡,成为流程的阻力。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必须。
盲目的创新就是我们事业的自杀。我们反对一朝天子一朝臣,反对新干部上台否认前任的管理。我们强调继承与发扬,在过去的文化中,有许多合理的内核,以及与周边已形成的习惯性的协调。它的客观存在,就是它合理、自然的一面。随意地破坏就会撕裂与周边的关系,以及破坏上、下游的流畅。盲目的创新,对已有成熟管理的破坏是不必要的。经过慎重研究,有必要的创新,在不可预见的困难中付出一些代价是值得的。因此,要善于研究前人的管理,继承他合理的一面,也许是99%。任何一点小小的变革都要进行充分的认证,反复听取上、下、左、右的意见。也许对于你是好的,对周边是不好的,那么也破坏了公司的整体效益。不管此变革对局部如何美,但这是一个坏的创新。
我非常反对盲目创新。由于冲动,以及没有严格的认证、试验,会使破坏性的创新纳入使用,造成体系运行的迟滞。管理体系里每一个人写的述职报告,凡是有“创新”两字一律打入冷宫,绝不通过这个述职报告,不给涨薪。你的创新,就给公司的管理增加了成本。当然合理的优化,经变革委员会反复的认证,纳入使用,使用一个“好”就评价了,何必使用创新这种赶时髦的诱惑力很强的名词呢?
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适用目的的原则。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遵循“七反对”的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烦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
04 加强职业化管理,降低内部运作成本
在职业化管理的公司中,按任职资格与绩效评价,付了报酬,已经偿还了管理者对职业化管理的贡献,个人应不再索要额外的“英雄”名义的报酬。职业化管理是该奉献时就奉献。
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我们认为规范化管理的要领是工作模板化,什么叫规范化?就是我们把所有的标准工作做成标准的模板,就按模板来做。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比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联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加强建设。
十年以前华为公司几乎没有管理,而我们今天管理虽然还不好,但我们已经比较制度化了,这个时候员工要加强职业化教育。有些人觉得老员工下岗了,或调整岗位,员工就缺少忠诚度了。员工忠诚度是什么?忠诚度就是高成本,忠诚度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因为这个成本太高了。患难时期我们靠忠诚度维持公司生存,使得公司不至于漏洞百出而崩溃,制度化后我们要加强职业化,只有职业化才是低成本。
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职业化。在市场竞争中,对手优化了,你不优化,留给你的就是死亡。思科在创新上的能力,爱立信在内部管理上的水平,我们现在还是远远赶不上的。我们要缩短这些差距,必须持续地改良我们的管理,不缩短差距客户就会抛弃我们。我们面对金融危机,要有管理改进的迫切性,但也要沉着冷静,减少盲目性。我们不能因短期救急或短期受益,而做长期后悔的事。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实用目的的原则。
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它这样做最有效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并非是为了好看。我们学习它,并非是完全僵化地照搬,难道穿上中山装就不行?我们二十年来,有自己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善用之,培养各级干部,适应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而是一个有货的灵魂的管理有效的企业。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从创业者、英雄的时代走向职业经理的时代,不走向职业化,就将被历史边缘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残缺不全的,懂业务的不懂财务,懂财务的不懂业务,如果两个人绑在一起就会好一些,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团队合作才有明天。万事不求人的人就是无能的人,片面追求个人的轰轰烈烈,也注定会失败。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