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作者用万字记录了岳父从患病到死亡的每一天,一共29天。
期间作者动用了一切社会资源,用上了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卖了老家的房子承担1天2万的ICU费用,但最终依然没有让岳父扛过可怕的“流感”。
从第一天的岳父在开窗通风时,坚持不穿上衣,吹了半小时冷风;第2天开始感冒流鼻涕;第3天到发烧;第9天做CT,化验结果肺部大面积感染。可能感染了未知的强病毒;
第13天住进ICU;第17天上人工肺进行治疗;第27肺部全部被细菌和病毒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蛋白,高钾血症,高钠血症;第29天老人离世;每一天都看得人无比揪心。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蜜妹想到了去年曾被刷屏的幼儿园事件。教育和医疗,当中产家庭的两道伤疤如此惨烈地被撕开,才发现大家口中的焦虑绝不是矫情。
01
贫穷的中产:消费不断升级,财富不断缩水
说是伤疤,因为这两样东西都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的。其实哪个家庭不都一样?只不过中产阶级相应掌握较多的话语权,所以伤疤被放大。
《经济学人》曾称中产为“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他们教育良好,工作光鲜,多居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年收入在10万以上,追求有品质、有态度的生活,一方面钟情于消费升级,购买各种奢侈品、进口产品等;一方面对工资跑不过物价束手无策。
2007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10年后的2017年末,这一数字扩大到了167.68万亿,足足翻了4倍!这是什么概念?手里的钱如果没有增值,工资也没有上涨,那么2017年的1万块,可能仅相当于2007年的2500块。
当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90后为什么不愿意结婚时,一大批80后新中产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年危机——这个蜜妹某个微信群里讨论最多的话题。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人到中年,职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想跳槽但空间有限。与之相对的是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教育、父母健康、个人前途,每一项都至关重要。除此以外还要面对飞涨的物价和高昂的贷款。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而每月仅还贷款的支出就占收入的58%。这意味着一旦失业,将迅速返贫。如果让自己的健康在没有商业保险的情况下“裸奔”,一场大病就彻底完蛋。
流感下的那位北京中年人,算得上是条件较为优渥的中产了:家在北京,买有几百万商业保险,家有车、自住房,拥有医院人脉,有家庭亲戚的后援,流动现金可以支撑三四十天昂贵的ICU……
他的遭遇有可能降临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但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能妥善地处理吗?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之前被刷屏的事件如中兴程序员跳楼自杀、某科技公司创始人被骗婚自杀、携程以及幼儿园虐童,无一不揭示了中产的脆弱贫穷。
财富拥有的多寡将大众划分成了几个阶级,中产算得上是较为优越的那种。但回到公众利益上,所谓的中产,除了在网络舆论中拥有较大话语权,可以无限被放大疼痛,本质上大家都一样不堪一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02
优化资产配置,是对全家人负责
放在全球背景下,稳定中产阶层的人数仍然不多,而脆弱中产的规模却在剧增。
英国《金融时报》曾经对世界银行(World Bank)有关122个发展中国家30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这种命运的转变:
随着贫困人口下降,生活水平位于贫困线之上狭小区间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往往只有较少的人能够超越这个水平。结果是,世界四成的人口现处于脆弱中产之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焦虑,面对涨幅日益缩小的工资和增幅日益扩大的支出,在无力+脆弱的大环境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可能地改变自己。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美国管理学家乌尔里希·伯泽尔《有效学习》:对于大多数中等收入人群来说,并不是说他们不够富有,而是他们失去了通过学习构建安全感的可能。
当触及到职业天花板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另辟蹊径,掌握新的能力创造财富。有学者总结的几项关键能力蜜妹很认同。
月薪5万和月薪1万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能力:
(1)思维高度相关的能力:需要把自己的思维视角,从一项任务、一个岗位,上升到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甚至一个行业;
(2)抓关键的能力:需要从“很好地执行上级规定的每项工作”、“关注工作过程”,变成“直接承担最终责任、对结果负责,然后从结果来倒推自己和团队的工作优先级”;
(3)知人善任、打造人才梯队的能力:需要从“自我管理”到“团队管理”,知道如何搭配团队、通过别人来工作。
这点,都和思维密切相关。换言之,机械地执行不足以让人实现跨越,沟通、协调、敏捷的思维,才是穿透天花板的核心能力。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开了中产最痛的那道伤疤另一方面,就是蜜妹长期专注和擅长的:一个人必须调整投资理财策略、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
在国际上,真正富裕的中产阶级有一条基本要求——理财收入在所有收入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谈到商业保险时,很多人还停留在骗钱的阶段,这种想法太幼稚。黄金、外币、股票、定投等各种理财方式都多加了解学习,在风险控制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配比。
巴菲特买股票坚守的是“二八定律”:用80%的资金买20%最好的股票。
他1300亿美元的规模,就只买了49只股票。想想我们这些13000块都要买49只股票的人,真的好像在菜市场买菜。
有时候,投资和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