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简友广场读书

听《认知天性》,寻找学习方法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野火CC

        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多少是因为智商,有多少是因为努力呢?为什么有的孩子看起来学习很努力,然而成绩却差强人意,而有些孩子对学习看起来并不上心,成绩却遥遥领先呢?难道真的是智商问题吗?其实是我们对如何学习有一些误解。

        很多的孩子会在书上用荧光笔画出来很多重点,然后记满了笔记,我们认为这样认真的孩子会记得更牢,其实这是认知欺骗了我们,当我们在书上画下重点,记了许多笔记之后,我们的大脑就会认为我们已经记下了,就不再会再记。

        用功刻苦的孩子早早起来不停的读和背着,我们以为这样是的孩子,一定记得更多更牢,但其实这样做只是会产生短期的记忆,而并不能达到长期记忆。

      检索是让我们学习效果翻倍的秘诀。樊登说他读书只读一遍,然后要讲这本书的时候,他会拿出一张白纸来,把这本书的脑图画下来,然后就可以讲了。这个回忆学过的内容的过程就叫做检索。这个检索的过程,就是再一次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无论能想起来的和想不起来的,都又加深了一次理解和记忆。这个检索的过程会比较痛苦,因为要一直很努力的去回想。但是比你再读十次的的记忆效果要好几倍,我们看起来很用功的一直翻书记笔记和背诵等等,其实它是一种轻松的学习,因为并没有过多的思考他,只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因此检索要好过多次阅读。

        考试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不喜欢考试是因为害怕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但学习是需要用考试来考核记忆的。科学实验证明,同样的内容,如果一种方法只是让你复习,而另一种方法是告诉你,这几个知识点要考,并没有要求你复习几次,考试结果是知道要考试的情况下的成绩更好。

        学习是需要巩固和时间间隔的。书中有一个医学院培训医生学习手术实操的案例。第一组学生是一天内听完了四节课,正常的在职培训就是这样的;另一组学生是听完一节,回去工作一周,再来听一节,然后再回去工作一周,再来听一节,这样间隔着听完了四节课。一个月后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试:后一组间隔听课的学生学习效果远远好于一次性听完课的学生。         

        为什么间隔训练比集中训练效果要好呢?大概是因为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而记忆痕迹也就是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当我们出现了一些遗忘以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这就是原因。

        学习的过程是编码(模仿)—巩固—检索的过程。书中讲了一个学习跳伞的案例,跳伞是需要100%学会,不能有半点含糊。它的学习过程是先练习在一个沙坑中翻滚,然后再逐渐增加高度跳下来翻滚,直到高度增加到接近真实的跳伞高度。这个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是先模仿,(模仿跳伞下来的动作),不断练习直到熟练。这一步叫作编码,就是你得首先知道并且理解记住这些事情。      逐渐增加高度叫作巩固,巩固就是心理表征的强化。通过遗忘,再考试,再练习不断地被挑战,这个过程当中把它巩固下来,形成深刻的心理表征 ,形成我们不需要通过认真思考直接就能够做出来的生理性的反应,这个叫作巩固的过程。      最后到真实高度去演练,就是检索。所以,编码、巩固和检索是人学任何一个复杂的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到的。

      我们需要先忘记旧的知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比如先学会开拖拉机的人,他很难学会开小汽车,因为他有着很多错误的习惯。我们说忘记旧知识并不是真的忘记,而是把它放到了潜意识里,等到用的时候,通过检索再拿出来。所以,我们说学习中必须得努力,这个过程是巩固记忆。巩固记忆通过检索、通过考试、通过不断的挑战。

        我们要具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比如达芬奇,他去看一个人头发的旋转,就要思考这个和漩涡的那个旋转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所以他能够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去画水的漩涡,画人头发的漩涡,这就叫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们也要有迁移的能力。就是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解释生活当中的事情。

      最后,这本书总结了两条,一个是学习策略的小结。学习策略是给所有要学习的人包括我们、我们的孩子,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别老一遍一遍地读,要回忆,要挑战自己。

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别刚学完就考试,过一段时间再考,有间隔,然后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学了语文、学数学、学英语、学体育穿插着来。

      学习需要努力,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助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