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胡思乱想之《人间失格》
很久之前就看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今天又拿出来翻了下,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人们把太宰治文学称为青春文学,我想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人的青春都经历过太宰治般纯粹的至暗,我不觉得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就没有这种至暗了,而是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不纯粹了。要么完美无缺,要么彻底破灭,这是多么纯粹的信念。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消极,人有很多种活法,而太宰治只是其中一种而已,一种极致的纯粹活法。
作为一个虚假的豪门贵族的第六个儿子,至少太宰治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却是在叔母和保姆的养护长大的,这对于他来说是有缺失的,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温暖的缺失,亲情的缺失,同时这也塑造了他的性格。性格的塑造是需要环境和天赋的,所谓的环境就是他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里,渴望着热烈的爱而又无法得到。所谓的天赋就是他能够站在现实以外利用自己的批判意识来认识乃至批判家庭和社会中人的冷漠、虚伪和庸俗。
环境和天赋促使他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膜和分裂愈演愈烈,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尖锐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是无力的,渺小的。最后,他不得不蜷缩在自己独自的世界里,隔离在现实世界之外,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妥协的极致纯粹的自我封闭。然后在这封闭的自我的世界里寻找着他近乎洁癖的完美,并在自我意识的世界里里寻找到了寂寞的发泄口,创作。他在文学的创作中找到了灵魂暂时的慰籍。当然,同时他的作品也慰籍着现在的很多人,我认为越有争议的文学作品,就越真实。
除了创作,在现实中他采取的却是自我毁灭,这也许是他最好的选择,我前面说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这是他的选择。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逃避现实。那么我想问,为什么不可以逃避现实。五度自杀,四次殉情未遂,问世间人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伟大的灵魂总是以死来讽刺现实,生而为人,请不要说“对不起”,生而为人,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保持你那份纯粹吧,这是生而为人所缺少的。
在我看完《人间失格》之后,我并不觉得沉重,我有种似曾相识,它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和对人更清晰的认知。可以选择麻木,但我选择清醒,然后看透。
对人性产生的恐惧,我想是对人性中的恶的恐惧。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不恰当,如真的能把人简单的分成好人和坏人,那这个世界就不会那么复杂了,其实恐惧的真正来源是人的善变。特别是在孩童时期,在孩童的认知里只有好人和坏人,说明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简单的。如果,运气不好,碰到很多人性中之恶的话,又是天赋异禀的话,就如太宰治,那将是幼小心灵的灾难。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积极的引导,对于幼小心灵来说,人性之恶就是恶魔。它无比强大,这种强大是隐蔽的、虚伪的、未知的,就像幽灵,无法战胜。
我小时候特别怕鬼,因为大人说坏的人死后会变成鬼,包括现在也是如此,虽然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不信鬼神,但是当一个人走在坟堆里,还是很恐慌,潜意识里还是有小时候的影子。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是生活在迷信的环境里的,鬼神并存。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所谓鬼神只不过是人性善恶的体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