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记想法心理

童年经历决定你的性格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1726人  蓝空下

初次了解童年对性格的影响是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从一开始的惊讶到接受历经2年的时间,期间陆续读到一些书,其中也讲过有关童年对于性格的影响。

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观察与发现,让我彻底的认可这一观念。并且延伸到对自己以后孩子的相处模式与教育问题。并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知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变化。是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而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在步入青春期之前会完成大部分。

由此可看出童年经历对心理性格发展至关重要。5岁左右的小孩已经开始行成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孩子已经知道"父母或者是其它人希望我怎么做,做什么能受到奖励,做什么会被批评"。孩子有了自己行为模式 自己的感知,在以后成长经历中会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而行为模式与对外界感知造就了孩子的性格。部分孩子的性格是存在缺陷与错误的,即使再深化再完善,也不易被修正。

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偏执与悲观的性格。那么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缺陷和人生没有太大变化之前,偏执与悲观的性格是不易被修正和改变的。当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情况下除外。


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对其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童年时期会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多得难以想象。而童年学到的东西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某些性格特质也可以是传家宝。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关于一个暴力少年的故事。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在学校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爱做白日梦,曾几次把同学打到住院,最后辍学。小明的爸爸是个酒鬼,从小明记事开始就会在醉酒后一次次殴打小明和小明妈妈。小明辍学后学会偷窃,加入社会组织,打架斗殴是常事。小明爸爸殴打伤害小明,是因为小明爸爸也受过殴打伤害。如你所想,小明爷爷也是一个打孩子的变态酒鬼。这是一种家庭因素造成的暴力性格遗传。

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童年很糟糕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

有一朋友,交往4年的男票,工作好,人才好,家境好。准备谈婚论嫁时,遭到父母强烈反对。反对理由居然是对方是单亲家庭,父亲风流成性,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其母亲去世后,其父亲并未再娶,年龄一大把女朋友不少。朋友父母认为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他男朋友有难免不被影响。

童年时期,父母是孩子经历的主要与主导部分。父母的行为,会对小孩童年性格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溺爱孩子,忽视子孩,否定孩子。

首先是溺爱孩子。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拥有自私自利的性格,认为地球都该围绕他转动。因为童年经历告诉他,在家自己最大,无需努力就能得到一切。长大后这样孩子认为自己天生宠儿,其它人就应该为自己服务。这样的孩子的童年经历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性格。长大之后他们将不懂得与别人合作,自视甚高,无底线的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成为社会的毒瘤。

其实是忽视孩子。被忽视的孩子思维中没有关心与合作意识,他们多是性格内向,甚至是自闭。母亲在童年时期对孩子起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从孩子出生,母亲就是孩子第一个合作人,几乎所有合格的母亲都专注于自己的孩子。而那些被母亲忽视,或者是孤儿的孩子在儿童时期长期缺乏关心与合作,他们的认知会出现偏差,而影响他们性格发展。有研究表明,长期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合作意思,独来独往,难以融入社会,沟通不良,不懂寻求帮住,也不主动帮住他人。

再次是否定孩子。否定孩子在很多家庭中都会是普遍现象,这类孩子儿童长期处于不被认可中生活,大多是自卑懦弱 刻板守旧 消极的性格。

否定孩子可分为三种:否定孩子自我 否定孩子能力 否定孩子生命。

否定孩子的自我。在家庭中是最为常见的。如: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就开始"塑造"孩子,无视孩子的兴趣 愿意与独立人格。口口声声都是为孩子好,可从童年就否定自己的孩子,造就孩子的性格的懦弱与刻板守旧。

否定孩子能力。你一定经常听到父母对小孩子说"要乖,要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一边玩别捣乱"等等太多太多。生活中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太多父母在否定自己孩子的各种能力。殊不知如此,只会让孩子的性格消极 自卑 缺乏主见 。

否定孩子生命。个别家庭会出现不待见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女孩。如重男轻家庭经常会出现"赔钱货,浪费粮食,当初就不该要你"。或者是一般家庭有部分父母指责孩子"你怎么怎么没用,真是个小废物","这么没用,还不如不生你出来","你是垃圾桶捡来的,早知道怎么笨,就不捡了"。以上这些对孩子否定,造成孩子不安全感与自卑 懦弱 消极。

太多太多的否定,孩子在童年时期对这样否定是最为敏感的。也正是因为父母的否定造成孩子在童年时期性格上的诸多缺陷,并在以后一直无法轻易修正。

反观我自己也是如此,我性格内向  自卑  不善交际  缺乏安全感。我母亲经常会问:你性格到底像谁又闷又宅,我和你爸可都不是这样的。每当她怎么问我总是埋头不说话。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当然现在也忙。我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睡觉  看电视 吃饭,有时会做简单的家务活。母亲爱唠叨,什么东家孩子好,什么西家孩子棒之类的,所以我童年总是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

其实之前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性格是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直到之前读到«自卑与超越»才恍然发现是与童年经历有关。

也是最近2年开始慢慢接受并认可,童年经历对性格的影响。

意识到这一点不算晚吧!从开始接受自己的内向 自卑 不善交际  缺乏安全感,到慢慢改善逐渐变得更好。

我不怪父母,在随着年龄增长同时也越来越理解父母的行为。理解并不代表认同,对孩子教育与影响容不得忽视,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洋洋洒洒说这么多,最重要是想提醒自己重视孩子的童年。也希望自己克服困难,不要让这些可以避免的遗憾出现。

童年经历决定你的性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