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人生百味
最近读了k叔的更文:聪明人和愚蠢人最大的区别,文章中提到: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主动思考,而是否主动思考又在于是否持续输入和培养逻辑思维。
最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年长的人,和自己的父辈年纪差不多,也很喜欢听他们的故事,似乎有一种听他们的故事,品自己的未来的韵味,还觉得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60年代的人,最近又接触了一个当了快40年的老师,他是父辈那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属于那个年代的高阶知识分子,有着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在家教书21年后又来深圳教书,在深圳教书又是快18年了,且60岁的人一直打两份工,除学校教书还会再课后辅导学生,女儿也成家立业了,家庭条件很好,但在工作上如此拼,真是看到了深圳人的特色,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哪一个经济状况。
在听这个老师的故事时,我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异还是很大的,虽然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却会给我一些不同的感受。
另外一个大姐,也是60年代,会比这个老师的年纪小一些,但我有看到不一样的一面。这个大姐,是在医院做保洁的,人特别和善,做事很认真负责,就是那种特别勤恳朴实的农村人。她分享了她想学中医养生却遭家里老一辈传统思想传男不传女的影响,而错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有一个比她小18岁的弟弟,因家里重男轻女且是小儿子的缘故,都集万宠于一身,他的弟弟虽然是80后,却有着和我理解的80后不一样的特点:自私自利自我。当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姐需要他弟弟借钱她上复旦大学的女儿上学时,即使他弟弟条件非常好却不愿意借2万给自己的外甥女读大学,大姐和大姐的女儿在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依然没有半点责怪自己弟弟的情绪。当时,我就看到了一个人的包容之心,后面也懂了大姐虽然到了这个年纪,但看起来春风满面,每天都很开心的原因。
同时,老师因为生病住院了却一直在担心着请假学校扣工资的事情,也会因为一个同事几句惯例执行告知的话而有些不开心,甚至是百度查相关请假、休假的法律法规问题,虽然我也理解老师这一辈人的思想,但心态和想法的不同,给人传达出来的感觉就完全不同,而这种人生的大智慧是无关乎一个人的学识和经济状况的。
每个人的人生会各有不同,有些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过一辈子,有些人在追逐金钱名利的过程中辛苦但不开心的过一辈子,我们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我觉得在拼搏的年纪努力奋斗,在年老的时候不后悔自己走过的人生,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疾病还是健康,自己不后悔才是最重要。最可怕的人生是:后悔自己所走过的路,贫穷时后悔自己不够努力,富有时后悔自己透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