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散文旅行·在路上

决定你自己的,是与别人的差异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53人  糖小橙童鞋

很多时候,人与人相处,是需要寻找共同点的。当两个女生喜欢同样的明星,或者拥有同一个爱好,比如化妆、打扮,她们彼此就有更多的可能变得亲密,甚至变成闺蜜。

常常需要一些共同,才能形成一个抱团的组织,比如骑游队,比如协作群。热衷于被标签化的时代,一类人总是被贴上同一个标签,比如90后、处女座。

我时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仿佛必须跟别人一样,才能够融入一个集体。从小到大,我都使劲儿向别人学习,高中的时候,身边有很多的学霸。一类是天资聪慧型,文科课只是上课听,课后从来不看不复习,也能考进年级前五,最终选择了学理,是因为觉得文科太没有挑战性。我跟着学,结果一次阶段小考差点地理不及格。

另一类是废寝忘食型,上课听讲,下课做题,中午不午休继续做题,晚上做题到深夜,除了睡觉和吃饭持续高效学习,每次请教她问题,她的开篇语都是:当时老师是这样讲的。我向她学习,结果效率低下,身体疲惫不堪。

工作时也是,身边同事是个社交天才,懂得如何与公司任何一个人快速建立稳固的友谊,工作得到很多的支援,真是羡慕不已。我也偷偷模仿其说话的语气、方式,特别刻意的,反复练习的,去学习。但是事实是,我仍然没有变成社交天才,只是让特别内向的我各种痛苦不已。

才发觉,与其说学不会做天才,更应该了解我选择的方式都不太适合自己,始终在追寻如何与她们变得相同,却没有意识到,我自身本来与她们之间存在非常大的不同。

听青音的节目,说起:自我,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觉察。简单来讲,就是我与你的区别,决定了我是谁。是对我的边界的一种觉察,比如我在这个社会上承担了什么角色,这些角色我演得好还是坏,可能是爸妈,可能是女儿,也可能是别人的爱人,这些加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自我的概念,我们经常讲的做自己是什么呢?就是你能不能活出你想要的状态。这会有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同事也多次感叹我,明明自己身上就发着光,却总喜欢用别人的优点来对比自己的短板,从而整日犹豫而迷茫。

不觉意识到,一直曲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义,不是要扭曲自己,变得和“师”一样,而是在建立自我的基础上,吸纳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变得更丰满,更盈润。

但首先的前提是,需要建立自我的意识,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从本质上的不同,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努力的培养壮大,让你与别人同行的时候,也会有“师”的资本,这样建立的三人行才能长久而稳固。

于是我在我的备忘录里写下新的目标:建立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是新的尝试总让我乐此不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