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篇 】从小学数学到中学化学的思考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Ash2081

日志20190522

小学4年级黄长顺老师的展示课《小数加减法》,重点研究通过组织学生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课型好:

兵教兵 小组合作 小组捆绑评价;

难度梯度设置好:

为学生架设的每一级台阶跨度科学

建议: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将最终做对了题目作为评价的点,可以加上回答问题或参与全班讨论贡献自己的观点。

课堂活动真正推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是对师生成长共同的拉力。

最近听了陈珺老师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节课。老师希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只是有了意识但没有对学生活动进行精准的设计,难于走出原有教学的惯性。当学生没有出现老师期待的呈现时,老师直接恢复到师本课堂的老样子。

我想,可以考虑采用今天黄老师的课堂组织方法进行改版。

一、碰撞理论——教师精讲,习题跟进,组内对子互相批改订正,统计小组正确率

二、初显身手-----浅层次知识准备,学生独立完成,组内对子互相批改订正,统计小组正确率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已经学过的催化剂有哪些

三、身手不凡-----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原理,写在学案上。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间互相批改订正,统计小组正确率;真题训练,独立完成,对子批改订正,统计小组正确率

给出实验材料及学案。

每个小组一套实验,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水溶液、水浴装置、氯化铁、二氧化锰

四、挑战不可能

实验中为什么选用过氧化氢的分解作为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实验呢?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小组内头脑风暴,全班展示,小组评价。

五、总结:学生头脑风暴,教师梳理补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