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传】
龚自珍[gōng zì zhēn]
清代官吏、诗人、文学家
【病梅馆记 龚自珍 孙大勇/图】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人物生平
书香门第
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东城马坡巷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与同胞兄弟龚敬身同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龚敬身曾任吏部员外郎,后任云南楚雄知府,为官清廉,在当地颇有政声。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幼年过继给龚敬身为子,是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龚自珍家人非但为官显赫,且都极有文学修养,包括他的母亲段驯在内,都著有诗集、文集传世。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龚自珍,很难不受到熏陶。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外祖父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
1813年(嘉庆十八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嘉庆二十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应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贡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离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执教兴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主要思想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他同魏源一起,并称为“龚魏”。龚自珍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立足于今文经学,开启了晚清经世致用的学风。他以“衰世”看待晚清世道,揭露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他的改革呼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品质,给近代世风和思想以深刻启迪。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提倡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他的尊史思想及强调史学应经世致用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发展。
主要成就:政治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盐铁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文学
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
作为古文大家,龚自珍更为有名。其散文也与其诗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经术作政论”,或直接批判揭露现实,或借题发挥,或通过论文、论事、记物、记名胜形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讽刺,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而表现方法也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
龚文的表现方法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全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
文学主张
龚自珍在《书汤海秋诗集后》中明确表达他的诗歌创作主张“诗与人为一”。诗作必须反映作者的面目心胸,有艺术个性。同时提倡“童心”的文学观念,提出“尊情”,反对拟古复古,反对形式主义,宗崇真心、诚实。
佛学
龚自珍自称“震旦佛弟子”,三十多岁时就接触了佛学,曾从彭绍升的学生江沅学佛。他比较崇尚天台宗而不满意晚唐以来的狂禅。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佛学特别是天台宗思想成为重要的理论来源。他曾吸收佛教万法唯心的观点而强调自我精神的创造作用,他认为:“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翅,我理造文字言语,我气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别造伦纪。”既然一切皆我造,那么世界的各种差别也都因我之“知见”而有,因我之“知见”而变,“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据此,龚自珍提出了通过改变人们的“知见”来改变现实世界的想法。他认为,人人都有一个“无善无不善”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努力,能改变人心的好坏,从而达到改变世俗世界的目的。龚自珍对佛学的信受和奉持,给他的社会观、人生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佛教思想既是他信仰的内容,也是他用来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是他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要求变法革新的精神法宝之一。在他一首名为《题梵册》的诗里,他大胆地贬抑儒教,推崇佛教,向儒家的正统地位发出挑战:“儒但九流一,魁儒安足为?西方大圣书,亦扫亦包之。即以文章论,亦是九流师。释迦谥文佛,渊渊劳我思。”儒家本来就是九流之一,没有什么可高贵的,而佛学却能囊括九流,可以为九流师。在统治者定孔子为万世师表的时代,龚自珍毅然地表现出他蔑视儒家道统的叛逆精神。
治史成就
龚自珍对汉史宿有研究,用“公羊”三世来看待历史。他主张治史要广泛收集史料,主张编纂史书时史事“宜繁不宜简”;龚自珍对目录学源作流过精辟论述,并注意用目录学作为搜集史料的工具;龚自珍对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之讹错、提倡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以订正错讹等。
掌故学成就
龚自珍的掌故学在其学术中也有重要地位。《龚自珍全集》中有关掌故学的文章40篇。龚自珍的掌故学涉及朝章国故、士林风气、世情民隐、地理沿革、名人轶事等诸多方面”的结论。他搜集、研讨掌故,有明确的经世目的。
主要著作
龚自珍著有诗、词、文八百余篇,其中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汇集《龚自珍全集》。
出版图书:
《龚自珍全集》是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龚自珍。
创作特点
诗
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杰出诗人。他的诗受庄子、屈原、李白的影响,想象丰富奇特,感情奔放豪迈,文笔纵横激荡,语言色彩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中铸造了不同的艺术意象,如秋心指愁绪,剑和箫代表侠骨与幽情,秋天和夕暮概括当时的没落形势等,以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融会了唐音、宋调的优点,自成一路,是对古典艺术作了很好的总结和发展。
龚自珍围绕现实政治,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以政论作诗,有感而发,暴露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和没落,提供了当时社会生活画卷。如他的《己亥杂诗》总结了几十年来师友交游、仕宦沉浮、著书倡说的经历,也是对沿途所见社会凋敝、民不聊生景况所发的感慨,对社会腐恶现实的无情鞭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激赏。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龚自珍的诗,以其先进的思想,别开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的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或政论家的诗。”
另,他好以经史子集、典章梵语、僻字险的入诗,散文化句式也用得较多,有些作品淡了诗味,或显得艰深晦涩。
散文、古文
龚自珍的散文与其诗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经术作政论”,或反对专制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或通过论文、论事、记物、记名胜形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讽刺,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表现方法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文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文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自珍的散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如《尊隐》写“山中之民”,使其文章有杂文色彩。
词
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但龚词大部分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逊于诗,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
主要思想:经世致用思想
龚自珍是早期经世派主要人物,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改革的人。他结识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志土,形成19世纪中期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研究学问要经世致用,面向社会现实,史学经世能用于时代、国家和民族之需。他经世思想的形成是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理学、史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其在京任职期间,他接受了《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形成公羊学派的“三世说”社会发展观点。他在研究中国历史与当时中国国情,研究世界形势与西学的基础上,揭露当时社会的弊端,极力主张吸收西洋军事科学技术、革除弊政,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全力支林则徐禁除鸦片,主张防止硬货外流,提出“更法”“改图”“改革”“言富”等一系列关于内政、外交等方面的主张,即后来“变法”“维新”的初级版,成为百日维新派的前驱。
农宗论
龚自珍的农业政策主张主要表现在《农宗篇》。他在“天下之大德在土”的重农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改良、开发西北、采取“挹彼注兹”的主张。龚自珍认为以长子财产继承权为基础的宗法关系是维持封建土地占有状况的最佳途径。大宗田产只能由各代长子所继承,其他各子(即小宗、群宗等)必须向国家请田,第五子及以下各子,没有土地靠耕种大宗或余夫的土地为生。龚自珍主张实施开垦荒地和提高地力,建议募民西徙,进行西北开发;主张将地亩分配给屯户作为私田。
关注边疆史地研究
王记录指出,注重边疆史地研究和历史地理研究,是龚自珍经世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龚自珍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沙俄从陆上蚕食中国领土的野心,致力于历史地理的研究,先后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御试安边绥远疏》等著作,提及边疆教育、民族团结和边疆建设投资等问题。他在这些著作中极力主张开发和建设西北边疆:在新疆置行省、区划郡县;移民实边,以边安边;改革屯垦制度,提高屯垦效益;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开发边疆物产资源,以增强国力,巩固边防等措施。
经济
在经济上,龚自珍主张封建财产不要贫富“大不相齐”。在维持封建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实施财富的调节政策来达到“平均”的目的。晚年,龚自珍由早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向重视商品经济转化,提倡发展蚕桑木棉等商品原料生产,主张“且仿齐梁铸饼金”来抵制外国银元,并建议在抵御外侮的同时,发展有限的“互市”。
人物评价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梁启超:①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②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
轶事典故:
口无遮拦的呆子
龚自珍说话声音大,有人向他请教问题,就滔滔不绝。士大夫和小贩之流都喊他“龚呆子”。
有一次,龚自珍在戏园里看戏,同座的人谈及龚家几辈人的学问。说到他父亲龚丽正时,他点头说“稍有通气”;说到他叔父龚守正,他评价说一窍不通。并挖苦他的叔父官做到礼部尚书,是因为会读察言观色的“五色书”。
某年春天,他和同僚们一起到陶然亭游玩。一位出身显赫,但胸无点墨的官员想显露一下自己的文才,说了个对子。龚自珍嘲讽他唱山歌呢,惹得同行官员们哈哈大笑,笑得那位官员落荒而走。
嘉庆某年,举行廷试,赋题《正大光明殿》。考试结束后,官员聚集在一起,谈到这题难做,赋文的韵脚难找,大家求助精通韵律的龚自珍。却见龚自珍一拍大腿,大叫:“想起来了!是‘长林丰草,禽兽所居’八个字。”然后十分得意地大笑起来。吓得同僚们大气都不敢出。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居然说挂正大光明殿的乾清宫是禽兽居住的地方。
怪诞狂人
清时科场考试制度规定翰林及政府官员的子弟,参加科场考试时单独入官卷,享受特殊优待。龚自珍不屑靠祖上的余荫,偏要以县学生的身份参加民卷考试。
龚自珍平时不修边幅,“故衣残履,十年不更”。一次,龚自珍从南京渡江去扬州。突然下雪,南京的朋友脱下身上的白狐裘送给他。他穿着那位瘦长朋友送的长白狐裘,拖在雪地,拜访扬州的好朋友魏源时,上半身是新衣,下半身是泥衣。
龚自珍平生不喜欢攒钱,喜欢交游,山僧、隐士、闺阁女子、娼优,也广为结交,挥金如土。出了门常日夜不归,在家时又宾朋满座。有一次,他的好朋友,汤鹏路过北京郊区的丰台,看到龚自珍与一陌生人在芍药花丛中席地对饮,引吭高歌。
龚自珍嗜赌,曾在帐顶绘制星相卦图,从中日夜研究博弈之道,自以为赌技精通,和朋友说起赌博的技艺头头是道,但每赌必输。
龚自珍弃官南归后经常到扬州秋实轩魏源家做客。初到扬州,龚自珍没有多少衣物,靴子都是魏源借给他穿的。魏源身材高大,他的靴子穿在龚自珍脚上,晃里晃荡。一次,龚自珍与客人们聊天,说得高兴,手舞足蹈,等到天色已晚,要送客人出门时,却怎么也找不着自己的靴子。直等仆人们整理房间时才在床帐顶上找到了靴子,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飞上去的。
客居扬州期间,龚自珍经常与魏源探讨佛教经理。龚自珍侃侃而谈,没完没了。参加讨论的客人越多,龚自珍谈兴便越浓。有时谈得客人们都嫌烦,远远躲着他。龚自珍谈兴不减,常常拉住一个官妓做听众。
藏书故事
龚自珍不仅仅是晚清思想家,还是一名知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藏书极精,抄本和宋、元本达20余种,曾托钮树玉、何元锡等人助其搜讨,又四处借抄。曾为诸多知名藏书家撰写藏书记、藏书诗、藏书序跋。其《慈云楼藏书志·序》,对古典目录学的阐述,深刻独到:目录之学,始于刘向,嗣是而降,约分三支:一曰朝廷官簿,一曰私家著录,一曰史家著录,三者体例不同,实相资为用,不能偏废。尤喜收藏碑文、石刻、印章,文博藏品之富,陈元禄称之为“不可胜记”。藏室名为“宝燕阁”、“寰中一玉之斋”,其藏帖“二千种之冠”,邀林则徐、魏源、何绍基等好友同赏。又有“晋墨斋”。研究藏品之作如《说印》《商周彝器文录序》《秦汉石刻文录序》《瓦录序》等专论文章数篇。惜藏书后来毁于火。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其子龚橙撰有《仁和龚氏旧藏书目》1册,手抄本,著录图书700余种。
名父逆子
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他除了对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孝拱治学于公羊最深,著述甚富。他不自收拾,为人豪放,不修边幅,恃才傲物,世人因此多忌恨他。晚年家道益落,变卖先人金石书画殆尽。李鸿章爱其才,月资二百金以备无米之炊。孝珙客居海上时,曾做英国人威妥玛的幕府,月资数百金。后来资金日减,生活益窘,宠爱的两个姬妾都下堂入厨。
有人甚至攻击他曾把女儿送给威妥玛做妾。龚孝拱给英国人巴夏礼做幕僚时,曾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说当时英人欲直攻故宫,龚孝拱力阻之,说圆明园珍宝如山,是中国菁华之所在,毁此亦足以泄愤。英人听从他的话,京城遂得保存。
与龚半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父亲龚自珍。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清人赵翼说,名父之子多败德,这虽然不是必然规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龚自珍自然也难辞其咎。孝珙除精于公羊学外,还精于史学、小学。著有《元志五十卷》《雁足镫考三卷》《清邋遢史三卷》。
死因之谜
离奇暴毙与丁香花公案
自珍在京做官时,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侧福晋顾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暧昧事。有人说,自珍诗集中游仙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人引》诸阙,倘恍迷离,都是为这件事而引发的。后来被明善堂主人察觉,只好引疾归乡。结果还是被明善堂主人鸩杀了。还有一说。自珍晚年眷恋一个歌妓,叫灵萧,而灵萧却另有所爱。有一天,他去灵萧家,遇见了那个人,自珍让灵萧与他断绝往来。灵萧明应,而暗中往来愈密切。半年之后,龚自珍在灵萧家又遇到那人。龚自珍回家拿了鸩毒交给灵萧,命她毒死那人。这种毒药本出自宫内,服下后并非立即死,死后也没有伤痕可验。那灵萧收下药,随即放入酒中,端给自珍。龚自珍饮下,回到家就感不适,数日后死了。
虽然日子过得苦哈哈,龚自珍诗歌中却不乏艳情之作,这与他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他对女性的欣赏,让他一生中有过许多短暂的情缘。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与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情感纠葛。这一段情事,是清代最广为人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秘闻,称为“丁香花公案”。
这段公案,起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歌写道:“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篇末并自注云: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这里的“宣武门内太平湖”,指的是乾隆曾孙、宗室才子、贝勒奕绘的府邸;而“丁香花”、“缟衣人”,则被附会为奕绘的侧福晋顾太清。
奕绘和顾太清都能诗善文,与京中文人墨客过从甚密。龚自珍本是他们夫妇的座上宾。人们认为这首诗表明顾太清与龚自珍之间存有暧昧之事。清末学者冒广生《读太素道人〈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首次将此事书之成文:“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徘徊。”这起“丁香花公案”遂广为流传,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辟谣者有之。清末的曾朴曾将此事虚构一番,写入了小说《孽海花》的第三、四回,两人的所谓“情事”更是得以盛传。
龚自珍与顾太清一为当世才子,一为闻名才女,二人的情缘是真是幻,直到今日仍然争执不休。只是,这件事对两位当事人的一生影响深远。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流落市井。1839年(道光十九年),龚自珍也辞官回乡。他匆忙离开京师之后,对进京心有余悸,曾遣仆人入京迎接家眷,自己并不亲往。两年后的八月,龚自珍暴病而卒。
其他说法
一说死于权贵穆彰阿之手,一说被歌妓灵箫和小云毒死,—说是荣亲王府派来的杀手。晚清小说《孽海花》则以龚自珍儿子的口吻说,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后世纪念
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纪念馆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1988-1989年,小米园整修后作为龚自珍纪念馆。馆占地约0.7公顷,建筑面积498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
活动纪念
1991年9月26-29日,纪念龚自珍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并举行了龚自珍铜像落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