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寄思
清风寄思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想起前天中秋月圆之夜,虽然现在大城市的中秋节和在老家很不一样,但心中依然能对这个节日产生敬畏,因为也是有了这样的节日,父母才有借口让我们一定要回家一起吃顿饭。
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家里早上要摆一桌子好酒好菜“伺奉祖先”。妈妈说,桌子四周围摆好椅子我们不能去坐,那是给祖先坐的。小时候不懂,但也怀着敬畏之情,感觉祖先好像就坐在那里一样。到了晚上,妈妈说要拜“月娘”,所以我要帮妈妈把水果等供奉东西洗干净擦干再摆好上桌,然后我们再等月亮出来的时候,在阳台上一边祭祀,一边赏月。那个时候的情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爸爸抱着我在一旁看烟花,小时候哪里懂什么一瞬即逝,只是感觉真的很璀璨。妈妈和哥哥也排排坐,爸爸给我们解释了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妈妈在旁边说,快看,这个是柳树状的烟花。。。
后来啊,哥哥考大学去了广州,每年除了寒暑假也没有回来老家,家里就剩下爸爸妈妈和我,我们还是年复一年的到了这一天就做着同一件事。而后,我也考上大学去广州了,我也无法在中秋这天回家再和爸爸妈妈赏月看烟花,我知道的是拜“祖先”和拜“月娘”这两件事肯定是不变的,我不知道的是爸爸妈妈两个人会不会还是一样到天台赏月,不知道少了我和我哥他们会不会感到寂寞,不知道那天是否还有璀璨的烟花,也不知道放烟花的那个人是否也换了。
再后来啊,我和哥哥定居在广州了,爸爸妈妈也接上来和哥哥一起住,但是在大城市里,到了中秋节这一天就没有什么仪式感了,好像就是吃喝玩乐的一天。但只有妈妈坚持,那天晚上大家一定全家齐齐整整吃顿饭,然后带上水果零食到阳台赏月。只是现在阳台不再是自己的阳台,这里的阳台都是公用的,而大城市也禁止放烟花,爸爸和哥哥也不再和我们一起赏月了,但却多了另外两个人,我的嫂子和侄子。谁都不知道,原来婆媳和妯娌关系其实也可以那么融洽,虽然我妈也听不太懂我和我和嫂子用粤语的对话,但是嫂子听得懂潮汕话,有时候也会说上几句蹩脚潮汕话和我妈一起聊天,而侄子就在旁边开心的吹泡泡。大城市的晚上,虽然没有仪式感但却更显得轻松惬意。
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月娘”渐渐升起,我们讨论着又圆又亮的月亮,随着微微清风打散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和侄子稚嫩的声音,我不知道借着这缕清风带走的快乐,能不能让祖先能听到我们一切都好。虽然把祖先寄托在了老家,也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到了团圆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团圆,但他们希望看到我们平安喜乐,而希望这阵微风能传达去我们的遥思。
有时候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思念我的爸妈,那是怎样一种心情。我无法希望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再给父母一点时间,但我能做的就是记录下与他们生活的点滴,并珍惜他们。曾经你们哺育我们长大成人,希望以后的每一天都能由我们陪着慢慢变老,真心希望是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