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辉映
说到生命意义,这两天,我把方志敏和弗兰克尔联想在了一起。
把方志敏和弗兰克尔联系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之前,看革命题材书籍的时候,曾将方志敏和瞿秋白联系起来,一起对比看过一些事迹。两个都是邻省,一江苏,一江西,两人同为党内或红军早期重要领导人,同一时期被捕,同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在狱中著述……
而至于方志敏和弗兰克尔,因为他们分别是不同的国籍,处于不同的国家,地理位置相去遥远,所以,脑海中平时一般在不同的域址。但是把他们“移位”一处有时又是很自然的。这一方面可能跟现在的境遇相关,某一点触发了我的遐思。另外就是,集中营,监狱,不屈的意志,积极乐观的(意义)取向,始终对真理(意义)的坚定希望,或信念信仰,使人把他们联想在一起。
方志敏,江西上饶市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
多年前,曾到上饶集中营参观,那里曾经关押过叶挺等一批新四军烈士。在参观后对那里有一些直观的印像。当时缺乏了解,并不知方志敏烈士早前就长期奋斗,革命在自己身处的这一片热土上。
方志敏早期领导了弋横起义,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1934年,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就是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了赣东北,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了红十军团,方志敏担任红十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主席,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展牵制等工作。1935年1月,红十军团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部队被敌人截成了两节。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不幸被俘。被俘以后,敌人把他押解到南昌,关到南昌的监狱里,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但是他始终威武不屈,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
在狱中一百多天时间里,方志敏利用敌人要让他写自供这个机会,前前后后写了《我的革命自述》、《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给党中央的信》等13万多字著述。辗转多种途径流传后世,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后人。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在毫无人身生命安全保障,毫无人生尊严可言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在得救后,开创了意义疗法。他的代表作《活出生命的意义》,洗涤、治愈了无数的历经低谷和险境人生的人们。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人们同样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弗兰克尔著有:《活出生命的意义》,《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实用心理治疗学》等著述。抽空一定要好好阅读。
近期,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凌零琐碎,或无奈无语。有时心绪久久走不出来。可能因为这层关系,把两个IP地址链接在了一块。我认为,方志敏和弗兰克尔一样,他们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
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积极乐观的(意义)取向。
与他们比,我们现在的任何困难、阻力或险恶,包括无奈环境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一一克服,奋勇战胜呢?
2022·11·25
——《生命意义的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