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春联没有那么简单!关于春联的渊源你了解多少?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贴春联”也是流传最广的习俗之一。
春联的来历
汉朝的时候,人们就会把桃木裁开做成长六寸,宽三寸的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后来,有人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春联。
近年来,人们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副唐朝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趣话春联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从寓意上来说,因为是过春节的时候贴的,内容要喜庆吉祥。
“春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上下联的词性,也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形容词,这些词都是一一对应的。
春联也是非常讲究音律相对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古人在诗词中把四声分成两类,平声是单独一类,取其平直的意思。而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简单地把古音和今音对照,大概可以这样分:我们如今汉语声调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音。
因为春联是贴在大门口的,自然要方便大家朗诵。一幅讲究平仄的好春联,读起来要音韵和谐,铿锵有力。
春联的结尾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应当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即仄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这样读起来就有一种先抑后扬的语境,让人意犹未尽。
春联还有横批呢,横批与春联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批,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非常漂亮,大家都很喜欢。往年王羲之写的春联,经常是刚一贴出就被人偷偷揭走了。被偷怕了的王羲之想了一个妙招。
这年春节,王羲之府上早早就贴出了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想偷春联的人一看傻了眼,这副对联写的太不吉利了,偷回去也没法挂出来啊。
这副春联果然一直没人偷,到了初一早上,王羲之来到门前,在对联上加了几个字,这副春联就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立马变成了一副寓意吉祥的好对联,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