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优创拼客看互联网产业格局:告别野蛮生长之后,应当何去何从?
今年的互联网行业,在无人察觉的地方,悄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小变化”——互联网的行业规范变严了。
一些在16年至18年这三年期间利用流量红利、趁混乱无序起家的人渐渐低调了,露面少了,或是被请去喝茶了,或是去印度、柬埔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玩儿“中国人赚中国人钱”的老把戏了。
不少的公众号团队也开始转型到短视频领域企图分一杯羹,结果却是瞎忙活赚吆喝,动静大反响小,也没见挣着几个大钱出来。反倒靠着撸灰色流量、热门粉丝、抖音群控+养号的一批人不声不响地活了下来——也仅仅是活了下来而已,随着管控的越来越到位,这群混子也迟早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说说看几个互联网聚焦处的行业现状吧。
自媒体。
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自媒体,似乎只要是个人都会想着要去自媒体领域分杯羹,加上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平台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但这平台一旦多了吧,就容易鱼龙混杂,自媒体做号的人也就过得越来越不如意了。
自媒体门槛不高,谁都想往这里面来挤一挤,谁都能往这里面来挤一挤。有没有写文功底先不讨论,赶紧趁热潮来收割一波,手快有手慢无啊。是个人都想要追求10万+的流量,可惜又不具备原创能力,就只能疯狂地去整各种伪原创出来,打上原创的标签,像极了那隔夜的剩饭回锅,炒了又炒。
都9102年了,还以为学UC震惊部写个震惊体的标题,流量就能刷刷刷进来了?拜托,醒醒!大清早就已经亡了!
再说说做伪原创的人吧。随便手机上网,伪原创兼职一搜一大把。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是带崽小宝妈,都赶趟儿似的趁着空闲时间赚外快。
随处可见的复制粘贴,层出不穷的复制粘贴。
就算读者们都是孙大圣转世,自带火眼金睛,也没见谁就能一眼看透真伪。没有人分得清原作者到底是谁。
原创者们绞尽脑汁地构思、撰稿,边儿上一帮伪原创两眼泛绿盯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不如我先抄。
原创者好不容易憋出来的文章,发出去不到十分钟,可能标题门头都没换一个,就成了别人的“心血”,堂而皇之发在人家的自媒体号上面。你是原创者,你气不气?
人血馒头好吃吗?
自从新媒体伪原创的话题在18年被国家有关部门首次提起后,很多违规账号已被严查甚至封号了,好事,但力度还不够,还得再严点。
微商。
还记得占领你朋友圈,无限刷屏的微商么?
还记得满身鸡汤逆袭,各种喜提的微商么?
微商产品被玩坏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了,茶叶、海参、蜂蜜、虫草,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被同行们给彻底玩坏。
怎么办?
别担心,他们已经与时俱进地开始称自己是“抖商”了。微信这儿的油水少了,就死命贴着抖音转,各种微商的视频接踵而来,顺便研究一下如何造个抖音爆款出来,造不出来那就跟风!
抖音,也开始慢慢被微商占领了。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已经算是一个比较旧的概念了,往远了说《百家讲堂》都算已经有了知识付费的影子。
在纸质传媒的传承下,将厚重的书本轻量化,在人们求知欲的驱使下,很多自媒体开始了付费的会员制,知识付费刷了好几个月的屏,一个真正刷起来了的也没有。反倒提升类的知识付费一枝独秀,专教男女学说土味情话。
不管外界风雨趋势如何变幻,羊毛党们依旧坚韧如初,他们还在孜孜不倦地伸手讨要支付宝、电商平台几角几分的红包钱,精打细算,买米买面。
社交电商。
唯一还能看得下去的也就社交电商了。
社交电商总体来说是在逐渐发展壮大,但也时不时的传出某某社交电商陷入传销的消息。我觉得这些消息是好消息,剔除了这些害群之马,大浪淘沙之后,沙砾要是没被带走,真金又怎能体现出价值呢?就说优创拼客吧,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正试错。所以说,目前互联网草根创业,我只看好社交电商这一块。
说在最后的话。
以前我们引流思路,属实太老实本分了!引流的思维不知不觉间形成了定势——我要去有精准流量的平台,通过让利诱惑吸引客户添加我的营销号。大家都扎堆这样去做了,后来发现精准客户被惯得越来越刁,被无良友商喂了各种各样的“屎”之后,就越来越容易识破你的营销套路了。
现在已经过了暴力吸粉的时代了,需要打破思维定式的引流了。
说一千道一万,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了,现在请各位大佬穿上西装打好领带,迎接新规则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