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城记:你可知这百年,爱人只能陪半途
身为一个北方人,走到哪里几乎都离不开一碗热乎乎的面。
从前吃面,只是觉得做面是门手艺。兰州拉面师傅,总是喜欢在厨房开一个窗子展示技术。手用力一扯,案板上狠狠一拍,想要多细有多细。于是一碗劲道的牛肉拉面,在师傅精彩绝伦的表演中,愉快下肚。
到巍山之后,才发现面条原来可以是道风景。
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面条于他们同米线饵丝一样,不过是道小吃。巍山的面条却和别处不同,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土碱面条,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流传至今。
- 老房子与面条 -土碱面条,在别处可能少见,见到的也已经是加工好的,但在古城的老街上却是处处可见的一道风景。
老旧的手工作坊里,总有一位老奶奶,摇晃着身体抬着面条一杆一杆晾晒在街道上,等待风干。
- 街上的面条 -我们隔壁的婆婆家就有一个做面条的小作坊。婆婆每天负责做面条,爷爷每天负责晒太阳,两个人笑起来格外的好看,总给人春风拂面的感觉。
- 笑起来的婆婆像花季少女 -婆婆个子很小,但手脚利落,精神极好。爷爷却已八十高龄,腿脚不便,走起路来总是摇摇晃晃,只有眼眸深邃又明亮。
- 年轻时的爷爷可能是个帅哥 -早年时间,爷爷为了一家人,干了很多重活,落下了一身的病。前几年,家里拿不出钱来,爷爷果断选择放弃手术,婆婆怎么劝都劝不动。
- 坐在藤椅上休息的爷爷 - - 爷爷和奶奶一起捡面条 -每日清晨,婆婆早早就起来去小作坊里开始做面条。当地产的土碱加上面粉,搅拌、揉匀,然后在古老的机器上压出一排排如同玉帘一般的面条。
- 机器和老人的年纪一样古老 - - 婆婆手上是岁月的痕迹 -婆婆的面条做的并不多,但总有人跑很远来买。婆婆说,“人老了,做不了太多了,做面条就像是打发时间一样。”
- 婆婆和自己的小作坊 -阳光好的上午,婆婆会提着面条去有太阳的街道上晾。阳光透过面条的缝隙,撒下一地的光影。婆婆家的黑猫和白猫总是困倦的躺在一旁,睡得肆无忌惮。
- 晾晒面条的日常 -下午是收面的时候。婆婆小小的个子提着一杆杆长长的面条从街头走过,总是会撒下一根根断掉的面条。
每次这个时候,椅子上晒了一整天太阳的爷爷都会走出来,佝偻着背,慢悠悠的蹲在地上帮婆婆捡起面条,在手里攥成一把,郑重其事的交给婆婆。
- 婆婆踮着脚尖抬起面条 - - 爷爷在后面小心翼翼的捡起 -我问婆婆做面条多少年了?
婆婆说:从年轻时侯吧,刚嫁过来就开始做,做了五十多年了。
我问婆婆为什么做面条?
婆婆说:当然是为了讨生活,一家老小都要养活。这辈子靠做面条供了三个孩子读书呢。
我又问婆婆,为什么现在还要做面条,不享享清福?
婆婆说: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还有老伴,面条是我们的事业,只要活着,就要一直做。
- 婆婆一辈子的事业 -我曾帮爷爷捡过面条,爷爷笑的眉眼慈祥,满口的牙齿都快掉光了,还用我听不清楚的话说着感谢。
我笑问婆婆,为什么不让爷爷帮她拿,婆婆笑得如花一般,“上半辈子我把生活交给他,下半辈子他把生活交给我了!”
- “一辈子有多长” -一辈子有多长,从婆婆那里读懂,大概有那一排排面条那么长吧,煮到锅里,盛进碗里,融到日子里。
我看到很多来古城的人,都喜欢拍面条,风一吹,如同裙摆飘荡,煮一碗,劲道味香。大概是幸福的味道吧!
- 愿百年之后,有一起共度余生的人 -每个人,都是生活家
文字 | 一云
摄影 | 安衾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