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ALIVE
近来书看的多,电影看的也多。观后感还是得补上。
刚看完书,觉得《活着》的后劲儿十足,福贵这一生,就诠释了活着这个词儿。刚好看完书的晚上看了电影《婚姻故事》,男主唱的歌里是英文版的活着,故以此为题。电影观后感下一篇。
其实余华写这本书,真的是很平淡,不带色彩的叙述了福贵的一生,却又实实在在的把从抗日到文革的那段岁月刻在了福贵身上。
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是第二代败家子。所有地主少爷的恶习在他身上都有,进进出出妓院,没日没夜的赌,打家珍,对下人坏。家产败光是可预见的结局。也是活着的开始。
福贵爹在福贵还完钱要搬进茅草屋时便断了气。此时家珍已有七月身孕被丈人接回了城里。福贵带着四岁的女儿凤霞和老母亲,开始了耕地的日子。日子苦,人还是得活着。
家珍生完有庆回来了,家珍真是个好女人。好在福贵现在也是人了,会反省了。好的我希望福贵在历经沧桑后又从鸡养到牛,现实的我,看过书名的我,明白他只能是活着。
福贵娘病了得请大夫,福贵进城被抓去做壮丁,离家越来越远。好几次在死亡边缘擦肩而过。最后国军败了,福贵可以回家了。他又活下来了。
离家打内战的这几年,凤霞因高烧聋哑了,娘去世了。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一家四口开始活着。村里开始打地主,当年买下福贵家家底的人被处死了,是替福贵去死了。
家珍得了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有庆要读书,家里又苦。村里要算工分,粮食都是公社的,又经历了饥荒,每天吃不饱。有庆到十三岁时为了给县长夫人献血,血被抽光了,死了。县长还是当年做壮丁时一块儿的青山。苦啊。家里还剩仨人活着。福贵不能让家珍也跟着走了,自己埋了有庆。
凤霞大了得嫁人了,找了城里做工的偏头女婿二喜,是个好人。凤霞有了身孕,本以为日子在往好了过。可是凤霞在生孩子时死了。和有庆躺在同一个医院的小房间里。这家子现在是二喜和孩子苦根和福贵家珍一块儿活着。
可是家珍没撑多久,也去了。二喜做工时,又死了。也躺在同一个医院的小房间里。苦根七岁时吃豆子噎死了。福贵一个人继续活着。
才过一天,书中悲惨的细节我竟忘了一半。只零星几个画面,看着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福贵该死,该为了他的少爷时代而赎罪,可他却活着。乍一想是多么的幸运,再一想,这是一辈子的煎熬,最痛的惩罚。
故事性很强的小说会让人入迷,让人感叹,让人唏嘘。我却写不出更多的思考。只能用贫瘠的言语略微表达几句,有的人光是活着,便耗尽了所有心血,现今的我既不以活着为最大目标,便更应好好珍惜生活,好好的活着,精神上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