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入
这是小洋哥每日更新的第13天
小洋哥又开始上课了啊。
我们学的知识是什么,是厉害的人脑子里面的东西。
厉害的人把脑子里的知识写进书里,然后你看书,你就学到了这个厉害的人脑子里的知识。
厉害的人把脑子里的知识录成视频,然后你看视频,你就学到了这个厉害的人脑子里的知识。
厉害的人把脑子里的知识录成音频,然后你听音频,你就学到了这个厉害的人脑子里的知识。
但现在有几个问题:
1. 不厉害的人现在也可以写书,他可以把很多厉害的人脑子里的知识归纳总结一下,假装是自己的知识。
2. 不厉害的人也可以把厉害的人写的书录制成视频,录制成音频。
如果这个不厉害的人真正学到了厉害的人的知识那还好,若是他压根儿没学会,或者没完全学会,把错误的知识传递给了你,找谁说理去。
那有没有这种情况,厉害的人直接把脑子里的知识录成视频/音频?
也有的,我认为演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还有比如喜马拉雅的《冬吴同学会》这类节目,我觉得都是极有含金量。
但是这些东西又有物理阻碍,我下文中会讲到,并且这种方式相对文字来说,思考得没有那么深入,有可能他今天这样说,明天就不认帐了。
而你发现了吗?无论文字、视频、音频、甚至语言,说到底都仅是一种载体。
知识其实是在人的脑子里的,前辈或者厉害的人通过积年累月的生活磨砺,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你是一个年纪小的,或者经历没有这么丰富的后生家,你就可以从他们这里拿到这些知识。
知道这些知识就相当于你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捷径或者说可以避免一些前人踩过的坑。
那前人想要把这些知识告诉你,最好的方式难道不就是直接面对面,通过嘴巴,甚至搭配着肢体语言讲解给你吗?
没错,所以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神仙指路。
那问题是哪里去找这么多神仙呢?找神仙的成本可比找书的成本高多了。
文字是一种载体,视频、音频都是一种载体,因为距离、时间原因等你无法和这些厉害的人面对面,所以需要借助到这些载体来帮助。
知识输入我们脑袋的方式常见的我总结了3种:
文字
视频
音频
我们来简单梳理下这三种方式的优劣。
一、文字输入
看纸质书,电子书等,是我们输入知识最常见的方式。
用到器官:眼睛+脑子。
优点:1.熟悉,从小就是这个方式;2.无打扰,易专注;3.节奏自己掌控。
缺点:好像没有。
这第三个优点解释一下,什么叫自己掌控,就是说自己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看多快或者多慢都可以,这是一个主动调节的过程,而另外两种输入方式更像是灌输,像是一个水龙头,一旦打开了之后,水就一直哗哗哗的流,人虽然可以动手去控制,但你知道的,专注时,任何一个细小动作对专注度都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主动阅读是我最推崇的知识输入方式。
二、视频输入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论视频还是音频,都属于二次加工的知识产品,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再配合着剪辑,背景音乐,转场等,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呈现给你。
用到的器官:眼睛+耳朵+脑子。
优点:丰富。
缺点:1. 效率低下,知识点少,不够深入,二次咀嚼;2. 不受控制。
现在越来越多人看视频需要快进是不,因为你的眼睛和脑子跑得快,而声音跑得太慢。
不受控制是说,如果一个知识点比较深入,你脑子一下子没有转过来,还在思考时,视频就像水流一样流过了,这时候你就得暂停,往回拉,重新看,看了还不明白,还得往回拉,再看一遍,你别看动作也不是很复杂,其消耗的能量和心理挑战,比转转眼珠子高出好几个量级。
而若是文字,你眼珠子转一转,多看几遍即可,还可以慢慢看慢慢咀嚼。
三、音频输入
我好好回想了自己音频输入知识时候都在干嘛:做饭、洗碗、洗澡、拖地、刷鞋子,对了还有睡觉前,听着催眠来着。
我听得最多的平台是得到app的【邵恒头条】、【罗胖精选】还有一系列的电子书,邵恒头条基本一天没断过;除此之外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听喜马拉雅的【冬吴同学会】,深受启发,但是也没记住啥,都是在睡觉前听的。
用到的器官:耳朵+脑子(有时候甚至不用脑子)
优点:用到的器官最少,不耽误做其他事儿。
缺点:可以说是致命缺点,啥也记不住,听了等于没听。
你也看到了上面我说的听音频的场景,都是在干其他事,基本上也就听个声音,左耳进右耳出,听听新闻倒是挺好的。
所以这完全不适合需要深入思考的知识输入,甚至可以从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中pass,不能深入思考还叫什么知识输入呢。
说到这里我倒是有点领悟了,我们平常人知识输入的方式可以这样归纳:
1.仅用眼睛输入
2.眼睛和耳朵同时输入
3.仅用耳朵输入
从上到下,输入效率递减,也符合物理定律: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所以眼睛的输入效率最高,其次是眼睛耳朵搭配,效率最低的是仅耳朵输入。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