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再是大一新生
标题源自得到App推出的家庭背景声中欧阳夏丹朗读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托马斯·克拉克(1862—1932),美国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大学教育,本文文笔优美,配上标准的播音员声音,对于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听着是一种享受和回味,对于没上过大学的人也是一种向往憧憬。
今年已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8个年了(第2个五年计划第3年),32岁的年龄,在很多人看来是刚刚30而立的大好时光,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每每看到18岁或23岁的青年,我好像又是羡慕不已,因为他们是大一新生或刚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为什么大学的四年教育很美好很珍贵呢?
因为它是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每天整块的学习技能和培养兴趣爱好的绝佳时光,为将来职场竞争力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比之下毕业后的在职研究生或其它类课程学习都比不上18岁的大学校园,因为得上班忙于工作,下班忙于家庭,完全是碎片化挤时间式的学习,当然即时再忙,时间压缩挤挤总是会有的。
假如我再是大一新生,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在键盘上跳那么多的舞蹈,它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对我的个人成长毫无意义,取而代之是报名学习一些选修的课程,如《孙子兵法》、《市场营销》《逻辑学》《演讲口才》等等吧,目的是让自己今后有多维度竞争的优势或增加谈资丰富知识,另外也能从这些课程中深切感受到老师教授渊博的知识体系、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从而培养自己尊师重道的美德。
假如我再是大一新生,我一定会培养自己至少把一个工作方面做好的技能,如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会就是一个最好的实践平台,比如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前期宣传广告、演讲内容和时间的规则、评分标准、场地设备、突发情况处置方案等等,都需要团队的精细分工与合作,确保比赛有序而公平的进行,我想,这是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的体现,也是优秀领导力的一大基本要素吧。
假如我再是大一新生,我一定会经常性的泡图书馆,去读那些响誉世界的名著,把作者的智慧经历变成我自己的知识阅历,这也是一个和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快提高自我认知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方式比阅读更快了,至于读书的类别,我认为应该跨行跨界跨学科,因为这样更容易激发灵感和创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回想大学四年,已经不记得自己读过什么书了,反而工作后近几年喜欢挤时间读书了,如《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等都是颠覆三观脑洞级的好书,它让我更加客观、全面及平等的看待人和事物。
假如我再是大一新生,我也会多认识几个好朋友,情感方面的事不妨等等,因为宿舍舍友、同班同学、校友更值得珍重,校园期间能有单纯的友情实属不易,工作后更多的是利益和身份的认同了,另外大家毕业后都奔向四面八方,身在天南海北的自己能有对远方的牵挂以及将来有朋自远方来的惊喜感。
假如……假如……,这样的假如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感叹已无任何意义,现实情况是自己已经工作近10年了,时间如海绵一样挤挤总会出水的,尽可能的用这得来不易的资源去完善你的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