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写作哲学之光散文

如何真正做到改变自己?

2022-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我们知道,若想改变一个人会很难,改变自己依旧如此。

因为人们早已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惯性去生活,改变自己就意味着打破惯性,这会使人感到痛苦,而痛苦便成了改变自己最大的阻碍。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变自己呢?

关键有三点:

一、从简单的小事做起

有些人决定改变自己,于是立了宏图大志,变化的幅度是很大的。

放心,他做不到,也许他能坚持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但是,最终他还会放弃,因为他内心的挣扎也在一点点积累,当他的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随之而来的就是报复性放纵,他的改变也就此失败了。

但是,这也不绝对,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这种切身的经历给内心带来的巨大冲击,是能改变一个人的。不过,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

人们常说:不要立大志,要常立志。

原因就是,靠着一股热情去做事,根本就不会长久,改变需要的是持之以恒。

既然要长久,就需要去做相对容易一些、成本低一些的事情。

所以,想真正改变自己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

《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间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量变会引发质变,关键在于积累,如果不能做到持续的积累,一切也只不过是空谈。

比如,一个吸了三十年的老烟民,想要戒烟。他决定从明天起就不吸烟了,那么,他大概率会失败。反而每天逐渐减少吸烟的次数和根数的人,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决心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的方法确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二、驱动力需要来源于内部

有些人的改变是来源于外部,他们成绩的取得看似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实际上是因为他人的鼓励或者鞭策。

为什么很多人,初中、高中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了大学就不行了呢?

大多数人把原因归为思维的转变,高中太苦,到大学就彻底放松了,人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能力弱。

其实,谁也不傻,曾经学习好的人怎么不知道努力、不知道继续努力学习呢?

他们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努力过了,但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会促使自己自暴自弃。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能力,就是自学的能力。

在初中、高中,有好的老师每天鞭策、督促他们学习,他们按照老师的规划、指导,能取得好的成绩。

而到了大学,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学,老师充其量是提供思路引导和解答疑难问题,大学老师不再手把手教你,也不会给你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所以,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成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为他们以前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倚靠外力。

自学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才会持久、稳定。

比如这个疫情,断断续续有三年的时间了,很多学生在家上网课,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曾经学习一般的学生,最后中考或高考时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

就是因为,大部分人缺乏自学的能力,成绩后退了,有自学能力的人成绩稳步向前,所以,自己向前,他人后退,这中间的差距就出来了。

学习如此,改变自己依然如此,若想真正改变也需要内驱力,因为只要你在,内驱力就在,而外力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你无法控制。

除非,你能做到让外力可持续性,就是一个外力消失了,你能立即让另一个外力接上,且效果依旧。

这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难度要大于内驱的动力。

享受孤独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每一个人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别人,还包括自己都是看不到变化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迎来他人的风言风语,甚至是嘲讽,你的内心也可能会自我怀疑,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不行。

你无法让人与你感同身受,你只能自己独自承受。

在前行的道路上,你也许会觉得形单影只,但一旦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你慢慢地学习了享受孤独。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在央视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话:

经常,晚上自习到11点多,我自己在教室自习,自习完了自己出去。那个时候没有人了,教室没有人了,路上都没有人了,我记得是秋天,晚上很冷,我就走在路上,往宿舍走,只能听到我自己的脚步声。哪怕是出去玩的人,都回来了,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那个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我感到我在不断地向前进,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对吧,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但是在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

在自我改变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到“不急不弃不求大”,明白这都是“久积而成”的结果。

正如《学经》所言:

不贪一日之功,不求一食而饱终身。如暗夜前行,不弃火种,自得光明。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