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未雨绸缪,也需要谋划的哲学
人总是需要学会未雨绸缪,防范风险,但并不是要做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生活,而是在大量地阅读和实践及修正中完成,这至少比佛系地任其自然要科学多了,也更有一种为自己负责的担当感。
吴军老师在谷歌方法论中分享过: “未来五年需要随时准备着短暂的经济危机的到来。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已经持续发展了近10年。在历史上,每过8-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又一次规模不小的经济危机出现。 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讲,已经对经济危机感到习以为常,多少有点风险防范意识,危机到来时,就如同生场病一样,调动一下身体的免疫系统,然后就扛过去了。
但是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人,因为享受了40年持续的经济增长,对此毫无感觉,很多人做事情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比如有的人负债很多,利用杠杆投资房市和股市,就是缺乏风险防范的行为。
讲预防危机,和讲长期繁荣并不矛盾,只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Google的创始人佩奇当时在全公司的大会上问CFO,加入我们接下来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了,公司的现金能维持多久?CFO告诉他,能维持好几年,这边是风险意识。
做到这一点,在经济萧条的年份,我们能生存得很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我们能比别人发展得更快,时间一长,我们就拉开了和周围人的距离。”
这些观点和易经的智慧也是不谋而合的。这段时间看易经的智慧,感觉更能帮助我独立去思考,不像从前有时候容易被一些讯息引发焦虑,现在的我更愿意静下心来,专注在几件重要的事情上。
据说历史上无数的大人物,性格不同,时代不同,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把哲学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要向大人物靠拢在哲学方面选一个切入点的话,我会选择易经的智慧,也许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地理解,但是就目前这么短的时间,这几本书帮助我及时的调整自己,太左了把自己拉回来一些,太右了又把自己拉回来一些,这些时间很值得投入。还是那句话,希望2018的我可以比过去的自己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