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咸菜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子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各家各户虽然告别了吃不饱的时光,但物质依旧很贫乏。那时候几乎家家都会腌制咸菜,我们家每年也会腌上满满的一大缸咸菜:胡萝卜、青萝卜、黄瓜头、辣椒、雪里蕻(我们老家叫芥菜)、还有夏天的西瓜酱豆,什么应有尽有,大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用花钱到集市上买,一入冬,咸菜便成了每家每户餐桌上的主打菜。
对咸菜最深刻的记忆当属我外出求学的日子。
上初中时,因为学校在离家五六里地的镇子上,需要寄读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回家一趟就要带上一周的干粮。每次上学,都会带上咸菜,因为经吃,还不容易变质。
记得那时候,周日下午就要返校,中午妈妈会蒸上一锅馒头,就是我一周的干粮。妈妈还会把腌好的萝卜从大缸里拿出来,洗上几遍,切成细丝。妈妈的刀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妈妈切得又快又细。锅里先放油烹香葱花,再放点干辣椒,最后倒入切好的咸菜丝,翻拌均匀就可出锅,放凉装到大罐头瓶里,封盖之前,妈妈总会再淋上一些香油,那简直就是香喷喷。每个妈妈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在学校吃不好,还会变着花样给我带些煎饼。
到了高中,离家更远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条件也改善了好多,不用再从家里带干粮了,只需在开学前把自家的小麦送到学校,兑换成饭票。但我的高中生活还是与咸菜密不可分。因为学校只会在每周一、三、五提供一些小炒,但往往都是僧多肉少。那时候妈妈腌的芥菜、萝卜、豆角都是我的“美食”。
我的大学是在我们本市上的,离家也就50公里,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虽然离家不太远,但回家次数有限。社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学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可以提供食宿。但每次回校时,我还是忘不了带上几瓶妈妈做的咸菜,和同学一起分享。
现在成家立业了,每年我也会腌制一些咸菜像春天的爽口蒜苔、夏天的酸辣黄瓜、冬天的辣萝卜干。在这个以“少油少盐”为健康标准的今天,咸菜已退出曾经辉煌的历史舞台,已不再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只是作为一种小菜,来调剂一下大鱼大肉后的味蕾。
当初外出求学带咸菜的光景一晃就过去二十多年了,家里的条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对咸菜的情感从未疏远,以前用咸菜应对生活,现在用咸菜调剂生活。
现在我的儿子也已经读初中了,和我那时候的求学生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前段时间我有幸做为学生家长代表,参观孩子学校的食堂,品尝食堂饭食,让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一进入餐厅,餐厅的供餐台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饭食:土豆烧牛肉、土豆炖鸡块、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红烧茄子、干炸带鱼、醋溜白菜、酸辣粉、千里香馄饨、包子、米饭……简直就是一条美食街,看得我垂涎欲滴。
真是今非昔比,在物质丰饶的今天,孩子们也许不知道咸菜为何物,他们生在新世纪,沐浴在党旗中,见证了“二十大”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希望他们都能心存感恩,用优异的成绩来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