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系列(一)女权文化的根和魂:“母系文化”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要想把道家文化溯源到真正的根系,有一个离不开,也绕不过去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自有人类开始,一直到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2020年,一直存在的一个文化,母系文化群体,只不过现如今换了一种全新的叫法,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女权文化。
很多人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文化的总源头,这无可非议,但翻遍解读道德经的各种版本,基本都有意无意的回避了母系文化,即便不回避的,可能也是片字带过,有的甚至根本直接不提这个问题,这就有点蔫坏了。
老子很坦然的很直接的很大方的提出了这个文化现象,并推扶到了一个至高的,无所能及的高度。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母系社会的母系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分析。
道,医自古不分家,看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在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这里也对母系文化社会形态做了描述,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面提到的上古之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三皇时期或更早时期的石器时代的人。
那么,从黄帝到老子这个时期,经历了多少年呢,2500年。由此可知,从老子到三皇时期就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了。
抛开时间不讲,咱们看看老子是怎么形容母系文化社会形态的,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接着再来看看,母系社会文化形态是是什么样的呢?有这么9个特点:1,家庭团结和睦共处。2,不存在老人养老问题。3,家族集财物,生产,劳动,感情,信仰,教育,孩子抚养等问题于一体,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从而杜绝极少偷蒙拐骗杀人放火等社会问题。4,母系文化同呼吸,共命运的观念让男女老幼都无后顾之忧。5,男女平等和谐,不歧视男人,也不歧视女人,没有两性犯罪问题发生。6,男女感情很单纯,有感情就在一起,没感情就分开,不存在财产纠纷,孩子抚养,社会歧视问题。7,男女感情自由,没有压力,没有门当户对,金钱,权力,物质因素影响,更不受宗教信仰,家规,族规因素左右。8,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都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分享。私有,强制占有欲不强烈,不存在嫉妒,婚外情,婚外恋,第三者。更不存在为情泯恩仇,自杀等社会现象。9,天然优生优育,自然形态计划生育,符合自然规律。女性没有生育压力,不会被逼着生孩子。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这种母系文化社会形态,就是老子所说的社会形态,也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是每个人藏在内心却无法唤醒的一个梦,也是现在女权文化,田园文化刻在基因里时不时被唤醒的底层召唤。同样更是道家文化的根和魂。不管承认不承认,历史就在这里摆着。蒙蔽一时容易,蒙蔽万世难。
到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是什么人在刻意蒙蔽,断层,掩盖,试图让人遗忘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好吗?同生产,同呼吸,共命运。有人认为不好,是什么人呢?
要想找到答案并不难,其实很多人已经找到了答案,只是在小圈子里流传。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儒家文化的发展变异说起。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谁写的,“吏官”写的。这里的吏就是文官,史官。自序篇里讲过,文官集团自古以来被儒家文化独占。那么儒家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发展壮大,并达到巅峰时期的呢?这就离不开科举制度的创立到发展。自隋朝开始创立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近段时间山东闹得沸沸扬扬的,惹众怒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就是典型的科举腐败的案例,这种事,历史上太多了,不胜枚举。
科举制度的本质是选拔人才,选拔人才干什么呢?治理国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这种想法对吗,看起来蛮有道理,实际上呢,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但这并不能抹杀科举制度的先进性,最起码,给底层人员一个上升的通道,一个能看得见的希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汉朝就没有科举,做官都不用考试,是举荐,“举贤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皇室大臣百姓看上去一片祥和。这里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被举荐的人,武官能带兵练兵保家卫国,文官能批改公文,识文断字,明辨是非,保一方平安。这样才行。
实际情况呢?买官卖官,目不识丁的人大量混入官僚集团,阶级固化,欺上瞒下,鱼肉百姓,腐败无耻,结党营私。政不出大殿。
这个时候科举革命就出现了,杨坚就像秦始皇一样,做出了影响中国上千年的改革。比如制定完备的帝制法律体系《开皇律》,确立三省六部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成了豪门军阀利益集团的终极克星。
由此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建立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抗豪门文官集团和军阀利益集团。至于给底层老百姓一个看到希望改变命运的机会,只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并不是主要目的。
穷人什么样?穷病怎么改变?穷人上了位会怎么样?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巨室。”这些人上位后坚决维护而不是触犯权贵集团的利益。对待曾经都是穷人的同胞,更加变本加厉,厚颜无耻,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宋朝酷刑。宋朝由于基本没有太后专权,没有太监专权,也基本没有军事割据专权,这就造成了文官集团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有些人认为宋朝政治开明,言论自由,人权有保障,这是不对的,是很愚蠢的认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刑不上士大夫”,是由于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他们给自己争取来的特权。什么言论自由,人权保障啊,这些都是文官集团压制皇权,控制军权后自己的利益团体才可以享受到的特权而已,跟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由于文官集团的腐败,老百姓比任何朝代都受到了更大的剥削和压迫,稍有不从,就是酷刑。宋朝对老百姓的酷刑,超过了汉唐和明朝。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断手足,挑足筋,碎骨头,水溺坑杀,汤煮锯解,杖死,腰斩,五马分尸,钉死,凌迟处死等比比皆是,更甚的是自商纣王以来消失上千年的“醢(hǎi)刑”(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也被广泛使用。
宋朝的文官集团为什么这么猖狂,为什么对虐杀犯人这种事兴趣这么大,就不怕玩过头了可能把自己也玩进去吗?文官们把兵权,财权,人事权力一把抓,禁止皇权用死刑处罚文官,同时自己用各种各样的酷刑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变着花样来折磨老百姓,所以他们从来不担心自己会被打挨杀,这更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更有兴趣变着花样的虐杀那些敢于反抗他们权威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女权文化,母系文化被彻底的禁锢,影响深远。理学士大夫们高举着儒家道家的旗帜,以维护道德仁义礼为名,不管做了多么邪恶冷血残酷的事情,他们都根本毫无思想负担。要理解和认识研究理学士大夫这群人,一定要看看他们干了什么,千万不能只看他们写过什么文章,发表过什么言论。
这帮人是怎么对待女性的呢?他们发明发扬光大了三件事:缠足,守寡和殉葬。
女人缠足这个事为什么会起源于宋朝呢?
最开始就是上层士大夫们在玩,民间没有这种现象,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缠足就是把脚背缠平,把前脚掌缠小一点,尖一点,还没有到很变态的地步。到了元朝末年民间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到了明朝则是全民缠足,并对裹足的形状有了一定的要求,出现了“三寸金莲”的说法,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要弓弯,要裹成角黍的形状。到了清朝,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贱富贵,都缠足,作为一个女人,有没有缠足,缠的好不好,将会影响到女人一辈子的婚姻大事。而且这样的女子很受欢迎。
现代女性根本理解不了缠足有多么痛苦,缠足的过程极端残忍。从会走路的时候就要缠上,里面还要用瓷器敲碎成的尖锐渣子,在缠脚的时候垫在脚底,用布裹上去,再逼着女孩走路,让瓷片刺进脚趾和脚掌里把脚割破,脚破了后血渗到裹脚布上,重裹的时候,裹脚布因为有血的缘故,往往解不下来,需要借助洗脚水用力撕,常常会血块连着脚皮一块撕下来。因为这样可以快速把脚变小,除了拇指以外的四个脚趾头都掰着贴到脚底,样子非常恐怖,这整个过程无疑就是一种酷刑。
综上,我们会发现缠足的恶习跟改朝换代没有多大的关系,跟民族文化也没有关系,宋朝之前也没有这种变态的恶习发生。在整个缠足开始到全民缠足这中间有近100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很可怕的,一直到新中国解放后还能看见小脚老太太们的身影。这整个时间段唯一没变的就是理学士大夫的思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由于理学将男权,夫权神化,丈夫的一切需求女人都必须无条件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守寡和守节就成了妇女的义务,并对贞洁妇女的表彰程序和条件做了规定,三十岁以前丧父,守寡到五十岁的,政府给予公开表彰。因丈夫做官而受封的女性不准再嫁。士大夫的妻子一律必须终生守寡。
比守寡更无耻残酷的是殉葬。在理学士大夫的眼里,守寡的叫“节妇”,丈夫死后跟随丈夫而去死的叫“烈妇”,如果出现了烈妇,更是全民宣传表彰。虽然历史上皇族有殉葬的事情,到了明朝也基本废止了,皇家虽然废止了,但民间并没有停止这种事情,民间的殉葬肯定不会公开说,因为杀人是犯法的。看看历史上记载的各种烈女,其中有多少是自愿跟随丈夫去死的呢。又有多少是在家族势力的高压之下被迫自杀的呢。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然而,不管是不是自愿的,家族势力都会写一个感人至深的忠贞不二的如何自愿殉夫的美好故事。向朝廷申请表彰。
(全文完)
道家文化溯源系列,本文《女权文化的根和魂:“母系文化”》是第一章。全部写完暂定十五篇(依据实际情况做删减)。带你解开道家文化神秘的外表,还原真实的道家文化脉络,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医家,兵家文化为出发点,梳理脉络,发扬经世济国道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