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一次关于职业生涯的沟通

2021-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蔻

有个朋友,今年硕士毕业10年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然而在职业上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内心不甘、彷徨又迷茫。

在最近偶然一次吃饭的时候,听她聊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她在高中的时候,就担任了学生会的重要工作,举办过各种活动。大学也是校学生会和社团的积极分子。研究生时期,也带着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导师布置的课题,并顺利地毕业。她说,那时候老师同学都认可我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

尽管跟这位朋友认识很多年了,但我也第一次听她说起毕业前的样子。这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呀。我不禁好奇,于是追问,那你是怎么走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呢?在过去的10年里,如果重新来一遍,你会做哪些事情跟现在不一样的呢?

她想了想说,我可能应该在工作第三年的时候,跳槽去互联网公司。那边机会大。

我又问,那当时你为什么没有做出这个选择呢?

她想了想,又说,因为当初觉得跟了一个很有作为的领导。另外,我也很想超过这个岗位的前任。她是个很优秀的榜样。

我又问,那你现在看起来,自己当初没有作出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吗?

她又迷茫了,说也不一定是错误的吧。因为我相信凭着我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超越前任的。

此刻,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当时对自己的能力是非常自信的。对此我有几点思考:

一、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们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做到“两个优先”。

首先,优先选择跟自己的志向相符的职业。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是因为感受到偶像身上的精神力量。比如TVB在播放《鉴证实录》的时候,法医专业的女生报考人数就创了当年新高。很多人都通过这部片子感受到法医这个职业的价值,从而带来了职业驱动力。选择跟自己的价值观认同的职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另外,优先选择跟自己的特质相近的职业。比如有些人偏关系型,有些偏思维型,有些偏行动力。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无所谓好与坏。不同类型的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职业选择,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会更加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进入快速进步通道。

而这位朋友,是用了另一种维度,以别人为参照物。无论是因为老板,还是因为要超过前任,在我看来都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的理由。比如,你老板跳槽了怎么办?你的前任只是恰好在她的擅长领域内,你恰好不擅长这个领域,又有何必要PK?

其实这位朋友一直都很希望能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而她实际却选择了后勤方面的岗位。如果她一开始就坚定只找市场方面的工作,即使当时工资低一点,但心里的纠结会更少一些,也许能发展更顺利一些。

二、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是又不要妄自菲薄

这个朋友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是很优秀的,对现状不甘心;另一方面,有觉得自己现在一无是处,缺乏自信。自负和自卑都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个朋友在学生时代,可能一直是顺风顺水的,所以她的自我认知里面,潜意识认为自己就不应该是普罗大众。然而客观来说,学生时代的胜出,一方面只是证明了在课堂上出色的学习能力;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色,也未必一定说明其组织能力很强,也有可能是因为别的同学那个时候还没有开悟,没有做而已。

而进入职场后,竞争是更加隐形的,多元的。课堂学习能力强并不代表你可以在所有的方面都很强。比如人际敏感度,同理心,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力等等。这些能力的要求在职场上的比重会大大增加。所以原先的优势可能已经大大缩小,而新的优势能力需要重新构建。

而朋友很可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差异。以为光凭一腔热血和努力,一味蛮干就能获得成功。这其实等于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作茧自缚。

所以,我给她的建议是,要调整自我认知。学生时代的优秀,不代表一定可以在职场上也表现优秀。必须承认自己力有所不逮,但是也要坚信自己有自己的强项。从现在开始,要发挥优势,适当弥补短板,不要让短板变成自己的瓶颈即可。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祝福她在下一个10年越来越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