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主编课堂 · 疯狂马拉松写作营读书笔记

0302 读《正念的奇迹》——处处皆禅修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80人  云景红

       《正念的奇迹》是越南的一行禅师著作,原本是一行禅师写给社会服务青年学校的广兄的一封信,后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出版成书。他认为,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就是正念。正念要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修习,而不是在禅修时。越战期间,他创立了社会青年服务学校,提倡“入世佛教”,以慈悲为本、服务为怀,将非暴力反战的立场本身与救助战争受难者结合起来,做了不计其数的实事。 

       正念是佛教中所指的“禅修”要到达的一种状态。后来西方心理学家吸收了正念的概念及精髓,创立了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心理学家的的疗法步骤清晰,便于操作。但在感受上总觉得少了点禅修的韵味。

       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的三毒——贪嗔痴。佛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净心的最好方式就是时刻保持“正念”。

       当今的中国,各种快节奏。每天从早上起床后就开始了急匆匆的一天;急匆匆的刷牙、洗脸、吃早饭、催孩子;急匆匆的赶车、上班、写报告;急匆匆地回家、做饭、打扫卫生;急匆匆地忙于一切。我们好像每天都很忙,忙到忘了呼吸;忙到没有觉知春天已经来了;忙到忽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竟然没有察觉到,脚下的路是软是硬?花草树木是何时开花发芽的?孩子是何时长大的?

      我们想拥有更多的东西,拥有物质财富、拥有美貌、拥有声望。一个又一个欲望催促着我们的心,蒙蔽着我们的眼睛。这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这真的就是自己喜欢的吗?我们真的体察过幸福吗?

    我们都会忽略一些对生活、工作至关重要的事物,就像忽略呼吸那样。正念把我们从无知无觉中,心念散乱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充分地活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一、何为“正念”?

   书的开篇就讲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艾伦的故事

     禅师的徒弟艾伦家里两个孩子,每日除了自己的工作、学习之外,还要为两个孩子劳心、劳力。艾伦抱怨说,“我已经几个礼拜都没有睡好觉了。”

     这点我深有体会!自从当了妈妈,每日每夜心里想的、念的全是孩子,对孩子全部的关注。导致自己身心疲惫,连最爱的阅读时间也变成了讲故事时间。每晚好不容易才哄睡孩子,以为终于可以迎来自己的时间了,却发现已经到了深夜,第二天还得早起,不得不睡。日子久了,就会心生埋怨。觉得孩子占用了自己的时间。

     艾伦后来意识到,陪家人、孩子的时间也是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但一行禅师指出,如果艾伦想真正拥有无限的时间,就必须在陪伴家人时,对“这是我的时间”保持清醒的认知。因为有时候会忘了把陪伴孩子的时间当成自己的,可能会希望时间快些过去,会变得不耐烦。所以想保持真正清楚的觉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修习,而不只是在禅修时。

吉姆的故事——洗碗就是洗碗

      吉姆是一行禅师在美国结识的朋友,一天晚饭后,吉姆问,可不可以让他来洗碗。禅师答道,“洗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把晚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很高兴的说,“我选第二种,为了洗碗而洗碗。“

     如果洗碗时,还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急急忙忙地把碗洗了,那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并没有活在当下,完全没有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一分钟都做不到。

吉姆的故事——吃橘子

      一次,吉姆和禅师一边谈论将来的计划,一边吃橘子。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在嘴里,在还没有开始吃之前,又掰了一瓣准备送入口中。禅师提醒到,“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懂得好好吃哪怕是一瓣,你大概会懂得好好地吃整个橘子。

     后来,吉姆因反战入狱,禅师给他写了一封信,“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这就是正念的奇迹,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修行,与当下融为一体,用一种放松而全神贯注的方式做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正念。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关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二、如何修行正念?

1、禅坐

    全跏趺坐: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同时右脚放在左大腿上。

    半跏趺坐:左脚放在右大腿上,或者右脚放在左大腿上。

    日式打坐:双膝跪着,臀部坐在双腿上。

    初学阶段可以坐在蒲团上,让双膝触到地面,这样身体和地板就会有三个接触点,能让坐姿非常稳定。

    脊背挺直但不僵直,头和颈部必须与脊椎连成直线,看着前方一、两公尺的地方,轻轻地微笑。

   随顺着呼吸,放松所有的肌肉,专注地保持脊背挺直。轻轻地微笑,脸上所有的肌肉都会开始放松,那微笑正如你在佛陀脸上看到的那样。

   掌心向上,左手放在右手上,放松双手、双臂和双腿。除了呼吸和轻轻地微笑,心无牵挂。

   初学者,静坐不宜超过二十或者三十分钟。要诀有两点:“观照”与“放下”。大约十五分钟后,就能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喜悦。

2、随息法与数息法

   随息法:让呼吸变得平静且缓和的方法,成为随吸法。练习时,轻轻地躺在垫子上,双臂轻松地放在身侧,不要垫枕头。

   专注呼气,心里默数:1、2、3……,这样数次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的呼气长度是几个数。现在,试着延长呼气的长度,多一个或两个数。呼气结束时,稍作停顿,让肺部自发地吸入新鲜空气。

    同样的方法测量吸气,吸气一般比呼气短些,这样练习几个星期。

   在行走、坐卧时继续测量呼吸。大约一个月后,呼气和吸气的长度就会差不多了,长度会均等。

   如果练习时有点疲倦,要立刻停下来。这种长度均等的呼吸10—20次就够了。

数息法:感觉用随息法有点困难,可以用数息法代替。

   吸气,在心里数一,呼气,在心里数一。再吸气,在心里数二,呼气,在心里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

  觉知呼吸的本身,就是正念。初练习时,会忘了数到哪里,只需要回到一然后继续,直到能够保持正确地计数。一旦能够专注地数,就可以丢弃数息法,只专注呼吸本身。

3、观心与以心观心

   观心:观察与识别与心有关的一切。必须时时刻刻这么做,禅修时如此,日常生活中更要如此。

    当某种觉受(感受、感觉)或念头浮现时,不用刻意去驱赶它,只需要持续专注呼吸,它自然会从心里消失。注意力不要放在躲避它、憎恨它、或者惧怕它上面。只需要认知它的存在即可。

以心观心:“以心观心”就像物体和影子——物体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两者其实是一体。

   不论何时,当善念生起,要认知:我心中生起了一个善念。当恶念生起时,也要认知我心中生起了一个恶念。不要试图执著其中或者消除它,认知到它就足够了。

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产生某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

4、设定一个正念日

   禅师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在一个礼拜中留出一天,全身心的修习正念。只要实行每周一次的正念日,三个月后就会看到生命的巨大改变。正念日会开始渗透到一周内的其他日子。最后,修习者一周七天都会活在正念中。

  从早上醒来,还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开始。慢慢随顺且绵长地呼吸。然后慢慢地起床,刷牙、洗脸,借由每一个动作来滋养正念。

  在正念日里,要至少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洗澡,在正念中慢慢地洗。洗完的那一刻,你会感到全未有过的轻松。

   正念日里,不论做哪一样事情,轻松从容地做,安住正念中。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要下决心以放松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做每一项工作。享受你的工作,与它合二为一。

 初习者最好在正念日中一直保持沉静。觉察自己说的每句话,保持正念。

 晚餐只吃一点就好,这样在十点或十一点坐禅时,空腹会轻松些。最后在正念中入睡。

过好真实的这一刻。这一刻,就是生活的本身。不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或者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三、32个正念的练习

    书中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正念的一些小练习,对于像我这样的初习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摘录如下:

       1、早晨醒来,轻轻地微笑;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5、平躺,全身放松;6、坐姿放松;7、深呼吸;8、用脚步测量呼吸;9、数呼吸;10、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一行禅师的书,读起来的感觉就像品着一杯清香的茶,带着回味悠长的感觉,自有一种诗意的宁静。

      这几日随着阅读《正念的奇迹》,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之路的大门。我幸福吗?是的!一个体贴的先生,两个漂亮可爱的孩子,还算殷实的家境,这所有的一切昭示着我是幸福的。但为什么总有很多时候,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心好像是被涂满了乱七八糟的各种颜色的画一样,没有一处是清净悠闲的。

      深度阅读此书后,我明白过来。“我”就是我的烦恼,“我的烦恼”就是我本身。平时把自己的心填的太满,满到像灌满水的水池一样,还在不断的继续灌水。被各种“我执”充斥着内心,我想、我喜欢、我希望、我憎恨、我伤心……如此种种,不但让自己累,身边的人也跟着累。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皆空啊!我所烦恼的一切,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我的心由“色”(物质、感觉)引起的受、想、行、识。我就是我所烦恼的根源。不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物体引发的痛苦,根本没有主体客体之分。

      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没有仔细体察过身边美好的存在。如何快乐?如何解脱?

     轻轻地合上书,随顺呼吸,慢慢地穿上外套,去接孩子放学。小区里,草都绿了;月光少女一样的白玉兰,传来阵阵清香。一声娇嫩、清脆的声音“妈妈!”,这一刻,多么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