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的奇葩强化物|520亲子成长迹
*群里有妈妈提问我,Q妈,一般娃你都奖励什么,我家我感觉就是游戏,饼干酸奶面包啥的,这些生活中天天吃也天天玩,都没有啥吸引力。
我想了想Q的奇葩奖励物,没有常规的。
“根据自己娃来,我们是各种投其所好的,不常规。比如:跟妈妈一起睡,小海绵(一个洗澡的工具),超过时间了还可以讲绘本故事什么什么的。我们主要奖励的是权益方面的,基本我们是换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属于可以改变别人主意,决定,以及满足自己愿望的一个令牌卡。”
这是Q现阶段可行的,其实也可以看见他的单一,一直就是换不一个人睡,而在更早期的时候,也是豪无激励机制可言。ADD家长比普娃家长在行为激励和强化方面常常遇到更大的困难,我们经常会面临到的情况如下:(以下内容参考恩启特教平台)
孩子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那我们可以先想一想,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会干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
每个孩子在无聊的时候,其实都会做一些事情,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
比如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像在呆呆的望着窗外,但其实他可能在看外面随风摇曳的树枝;
他一直在闻自己的手,其实他可能是在闻洗手液留下的淡淡清香;
他一直在前后摇晃,其实他可能就是觉得这样子晃很好玩... ...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自我刺激吗?我还想消除他这些行为呢,怎么能用这些做强化呢?”(这也是群里很多爸爸妈妈会问的问题,我就是担心他越来越刻板和重复呢,难道我还鼓励和强化他做吗?)
这些自我刺激是不可以作为小朋友的强化,可一开始,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就是自我刺激。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孩子的这些自我刺激中,开发出强化物。
如果孩子喜欢前后摇晃,可以带他去试一试跷跷板,或许他会喜欢;
如果孩子喜欢不停的摇手,可以给他一个摇铃;
如果孩子总是喜欢把手放在眼前,那他可能在找寻一些视觉上的刺激,可以试试给他一个发光的玩具。
有时候,孩子总表现出自我刺激,可能就是因为孩子兴趣太少,没什么可玩的,没什么可做的,就只能选择“最简单”的自我刺激来找点乐子。
所以,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是一些问题行为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点,从而把这些自我刺激“转换”为强化物。(如果你知道和了解他的明显需求,那么自然可以选择别的,比如Q,我们了解他喜欢计算器,可以用计算器作为强化物,他不想一个人睡,可以,那么就加油达到积分吧。)
群里也有人包括Q爸爸都认为和只发现了孩子对吃的渴望,在第一层需求上固着的比较久。
那么如何利用糖开发呢?
比如说,小明最喜欢吃的,就是糖。糖果,就是小明的最强强化物。给小明开发新的强化物,我们需要借助糖果的力量。
首先,家长需要找到一个孩子的中性强化物。(不喜欢但也不讨厌)
什么是中性强化物呢?举个例子:小明妈在小明面前拿出一个吹泡泡玩具,小明看到了,但没什么反应,直接就忽略,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妈妈给小明几个玩具选择的时候,他既不会非常嫌弃地推开,也不会主动去选择泡泡玩具,那其实这个玩具对于小明来说,就是一个中性强化物。
妈妈是怎么把这个泡泡玩具变成小明的强化物的呢?
一开始,妈妈先向小明展示这个泡泡,小明并没什么反应。
然后,妈妈会玩这个玩具,每当小明看向这个玩具时,妈妈就给小明舔一下棒棒糖作为奖励。因为对于小明来说,糖是最强强化物。
慢慢地,小明就知道了看向泡泡,就会“有好事发生”。渐渐,小明开始接近泡泡,并且慢慢自己玩起来,泡泡也给小明带来了一些乐趣,泡泡逐渐就成了小明的强化物。(这个例子本身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核心,我们说过,对于小龄段的孩子,不是通过认知和态度去改变行为,一定是通过行为和体验来改变认知和态度,这样的思路出发,去调整孩子的各类你觉得头疼的问题,大多数都会是可行的。)
妈妈这样做,就是为了把泡泡——这个待开发的中性强化物,和小明喜欢的其他物品,建立一种联系。
但这里面仍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已知强化物,也需要搭配出现。比如,小明除了糖果,还喜欢一种小饼干和薯片。那么小明看向泡泡的时候,这些食物就可以交替出现,不要总是盯着已有的一种。
因为就算再喜欢糖果,把你扔到糖果店好几天随便吃,很快也就够了。这也是有的家长反应的有的东西用几天就不好用了,那么我们可以再观测他最近有什么简单直接的强化物,是需要随时取调整的。
也有一些家长了解过表扬和孩子从心里体会到满足的一些育儿知识,但是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吃这套,有更多的ASD孩子对于表扬也无感,甚至觉得明明一般啊你这不是贬低我吗?我们有时会问,赞美对自闭症孩子真的有用吗?
这种除了父母平时做事过于完美,细节中流露了对孩子的很多否定被孩子觉察到外(关于无意识中的否定后续会专门写一篇讲解。),还有一些是他并没有体会到表扬称赞是个好事,父母自问一下,你有经常称赞你的配偶吗?有经常称赞你的家人朋友吗?
我们先反思一个问题:孩子真的懂你的赞美是什么意思吗?
当你“张牙舞爪”对孩子表达你的开心、认同、赞美时,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不怪人家孩子不给你反应了。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必等孩子做对了,做好了才给他赞美,给表扬,给拥抱... ...我们可以经常这么做,或者伴随着一些物品、活动的强化。先让孩子明白,“称赞”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慢慢孩子自然就会喜欢上称赞。
孩子真正喜欢上称赞以后,再把它变成强化物。你再赞美孩子的时候,他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了。这时候,赞美,才是孩子有力的强化。
还有一种观念,我孩子明明喜欢这些,但是也起不到强化作用,这时得问问自己,你确实找对了吗?
比如,阿华每天都拿着一根筷子,妈妈看他喜欢,就准备了一大堆打算当强化物,可是新筷子给阿华了,他也不要,没办法妈妈就只能把旧筷子给他。
后来妈妈才发现,阿华不是喜欢筷子,是这只木质的筷子被水泡久了,筷子头开始掉小细屑,阿华是喜欢抠那个地方。
你看,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都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要想抓住孩子的喜好,就需要家长们多观察,多分析。
鼓励大家多多观察记录分析,在面对孩子任何事情时都不要轻易下结论,贴标签或是说教,育儿路很长,愿我们都发现潜藏的惊喜。
准备开始更自己停了很久的公众号,刚刚改名为“守护阿斯伯格”,欢迎阿斯家长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