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早分享】“想”是教育的第一能力

2024-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HellenJin
“想”是教育的第一能力

        要把家长从孩子目前教育问题的焦虑之中解放出来,先从“想”开始,“想”是教育的第一能力。

        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让这种能力逐渐退化了。我不认为我们的家长不具备“想”的这份能力,只是由于“上学”这件事,一点一点让我们优秀的爸爸妈妈遗忘了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这份教育能力,是我们自己忘了我们面对孩子的“初心”。

      孩子初降人世,每个父母面对孩子取得的细微进步和成长,都欢欣鼓舞。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早一点学会走路,早几天学会说话,早一些学会算数,都让我们面对孩子充满无限的美好憧憬,想着自己的孩子定是未来的人中龙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期待在孩子与我们初相逢时,“想”的最纯粹。即使孩子在幼时遭遇失败,比如学走路摔倒了,我们仍然相信且坚信孩子一定能自己爬起来。如果这份初心一直保持,这种“想”始终坚持,每个孩子在遭遇困难时,那一定都能够重新振作起来,迈过人生的一道道坎,终于“如我所想”。

      问题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因为成绩,因为分数,因名次,因为比较等等,让我们的爱的初心变得越来越不纯粹。我们会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而担心考试成绩受影响,担心长此以往会养成什么样的不良习惯,担心上了初中怎么办,担心初中不写作业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将来怎么找工作,怎么养活自己

        我们生生的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了一个“白衣女子”,以“爱”为名。用恐惧或担心编织了一个囚笼,将自己困进去,也将孩子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未来就是尚未到来。既然尚未到来,我们所忧所虑从何而来?从孩子眼前的状况而来。孩子眼前的状况所产生的后果是否确定?不确定。因为未来,所以未知嘛。既然未知,我们何以断定一定不会有转机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可以变好,或者说,不坚信孩子还会变好。那么,不相信所传递出来的是什么呢?是怀疑和担心。这种怀疑和担心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呢?以催促,焦虑和抱怨的方式。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是什么呢?是恐惧和逃避。“想”会以情绪传递出来,而情绪被孩子感受到,就会以具体的的逃避和退缩行为变现。

      好在,“想”这个行为主动权还牢牢地把握在我们的手里。

      我们可以用利导思维想好事,以喜悦之心面对孩子,以孩子现在的困难和遭遇为未来那个成功的孩子,荣誉等身的孩子积攒青春轶事。面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始终心如止水,微笑颔首,相信孩子在人生的成长期经历上天的试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成大事者莫不如此。如此“想”,便是以未来之“天堂”感召孩子,和孩子一起熬过眼前的艰苦岁月,必将成就。

      一念可造天堂,当然一念也可设地狱。

      我们以弊导思维想坏事,以恐惧和焦虑的心面对孩子,以孩子现在的问题和行为为未来那个失败的孩子的必然结果。那么,孩子面对问题时会更加的害怕和逃避,甚至面对我们会选择逃避和远离,因为我们对自己对孩子未来的可怕想象所编织出来的“地狱”让孩子无法面对,不得不逃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