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20章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an)兮,其若海,飂(liu)兮,若无止。
我愚人之心也哉,悟道之人,看上去是愚钝的,一点都不真,就好像笨笨的傻瓜一样,你看你有这么好的位置,你是个管理者,你有权限,居然也不为自己捞点好的机会,也不和领导去走动走动,就是有资源,有机会,你并不为自己争取,是别人眼中的傻瓜。
也就是说,反过来像这样的领导者,他都是把自己放的很低,谦卑到有点傻。但是有意思的是,创业十年以来,也回看身边的这些企业家们,在这些大的企业当中,那些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是非常低调的。这样的人,他走到哪里,让大家觉得会非常舒服,不会被被他身上流露出的锋芒所刺伤;有的人是挺厉害的,但是大家不愿意跟他相处,身上那种也所谓锋芒毕露,这种感觉让大家不是很舒服。所以这种高手你看不出他在做事儿,看不出他有什么目的,但他能做大事。所以你看一下身边的人,观察一下,做大事的都有这样的品质。相反,如果他的目的性很强,功利性很强,那他就有无数的对手,会受到无数的诋毁。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就这里讲的是管理者的两种境界,一般没有悟道的人,喜欢显示自己,让所有的灯光荣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自己多么高明多么厉害,要让自己显得光芒万丈,而悟道之人,会将自己放的很低,不做任何的彰显个人的表现。这个茶茶,茶茶,就是精明,目光犀利,挑剔别人的毛病。一般指很精明的人,很会审查他人的缺点,找别人的毛病。而悟道之人,他不会挑剔别人的缺点,什么都可以包容。境界低下的管理者,对自己彰显功劳,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只看得到自己的优点,看别人是各种挑剔。
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在从星星变成人的时候,是靠暴力和血缘来维持秩序的。大猩猩首领先吃好东西,吃完再给母猩猩,再轮到小猩猩吃,谁来抢就会被打,因为靠暴力和血缘维持群体,他们数量不能多。现在人多起来了,那就不能靠原来这种暴力来管理了,需要靠各种秩序,关爱,公平,舆论来管理,当有人偷吃,就要被惩罚,以及舆论。所以大家都会防范谁犯错,这就形成了人们挑剔他人的本能,这是进化的结果。
那老子不提倡人太过于精明的活着,这也是得道者的特点。在列子当中有一段话,就察见渊鱼者不详,至料隐匿者有殃。深,如果你连深渊里多少条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这样的人是不吉祥的,为什么?过于明察秋毫的人,容易惹来是非,招来祸殃。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能管理好这种本能,见到人都查查,那将是一种灾难。你不断挑人毛病,下属跟你在一起,他就没有能量感,不被肯定,他做事就没有动力。有问题可以用一种制度去规范,而不是由你个人的喜好去挑人毛病的。
杨修怎么死的,就是查查死的。举几个例子,当年曹操在视察这个丞相府的修建过程当中,嫌门太宽了,他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看,马上叫人把门拆了,说魏王嫌门太阔了,还是修窄一些。后来曹操再来视察,发现门窄了,就知道杨修这个人,明白了他的心思。
后来曹操在跟诸葛亮打仗的时候打的,进不得退不得的时候,曹操下了一个鸡肋的口令,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杨修,就去告诉大家,丞相想收兵,我们收兵。别人问他为什么?杨修说,现在的局面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如收兵。一个领导者被一个人,什么想法都给摸透了,曹操本身又是一个天性多疑,非常警觉的人,他睡觉都怕人去杀他,所以,他就说自己梦中会杀人,叫别人,不要在他睡着的时候接近他。有一天,他睡到一半,毯子掉到了地上,他自己不知道,他的侍卫,就悄悄走上去,把毯子捡起来给他盖好。谁知道他一跳起来就把侍卫给杀了,然后他倒下继续大睡。于是大家都相信了曹操梦中杀人的事儿,只有杨修说,他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们在梦中。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人,一个帝王,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谁会舒服?这等于像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后来曹操,就找了一个理由把杨修给杀了,太精明的人没人会喜欢,做人不要做摄像头,有的人,还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他的查查已经断了很多路,别人很难给摄像头第二次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