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说教育:三分教,七分等
文/张秋兰
今天是教师节。手机短信和微信里的祝福纷纷展开,我眉开眼笑,一条条回复感谢。
这一天,成为我被学生记住的日子。
我一看学生发来的祝福,就跟家人骄傲地说,谁谁谁给我送祝福了,某某某工作后给我发微信红包了……空气里清风沉醉,我开心得像个孩子。
今年是我的第11个教师节。如果按我的退休年限来算,我的职业生涯已经走过三分之一旅程。快吗?太快啦!
前几个教师节是如何度过的,印象不深。可能那时涉世未深,也不刻意去思考教育的深度,也就不太重视自己的感受。
从新教师,到老教师,我教完一年年课程,送走一批批莘莘学子,等来了学子们真心的惦念和祝福,存留了一个个美妙的名字,记起了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
十年来,我站在教育第一线,看见了太多奋斗不息的同道中人不舍昼夜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教书育人的生命故事。想想自己也是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学校,供给了学生呢!
从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拯救学生的荒废灵魂,到如今释怀平静地看待那待那些千姿百态的独特灵魂,我的思想发生太大转变。
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早在初中时候学习的兴趣就被扼杀了。当学生被迫推往高中阶段,谈学习的意义更像是旁观者。这时老师的教就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学很难有所突破和创造。
太多人都是被动地学习,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打着在为家族、为老师、为喜爱的某个异性而学习的旗号钻牛角尖,进而抱怨高考制度的各种弊端,既迷失了自我,又荒废了时间。
我望着那一堆堆迷茫的学生眼神,尝试做过许多努力:培养他们勇敢站在台上演讲的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十年目标;引导他们做二十年人生规划;激发他们想象三十年后我们再聚会时是什么世界;活在家庭里如何做到孝顺;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际遇,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感恩;试着把学习当成事业来发展……三分的教学,七分的等待,我耐心地守望他们自发的成长。
学生在我的努力下有的当下发生了改变,有的仍旧无动于衷,有的到了大学才想起我的某些话开始发奋,有的工作后才理解我说的时间、孝顺和感恩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是为了迎合考试制度,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做功利化的教育,甚至学校评判老师的标准也是功利化的,而不是作为一个人去尊重。当时看不到的教育影响,就可以全盘否定吗?学生的成绩真的就是评判一个人的能力素质的标准吗?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辈子的征途,可我们为了升学压力,都在追求快。很多知识点囫囵吞枣,毕业后真正剩下的东西少之又少,要说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当学生们兴奋地卖掉所有的课本并鄙夷地总结过去的读书岁月时,我的心情就很复杂。当年的我,何尝不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在想:为了一个人的未来而教是个怎样的体验?塑造一个人的品质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当我努力去为了他们的未来而设计,但短期的两三年又看不到显著的成效和业绩时,我是不是会被人看做多管闲事,做无谓的挣扎?
最近几年里,总有一些学生陆陆续续回来看我,说起最多的是高中时期我说过的某句话或做过的某些行为深深影响了他们,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想法,我特别高兴!望着那些满脸笑容喊我“老师好”的纯真眼神,我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那些闪烁着明亮清澈的笑容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一名教育者。
这些年来,其实我期待得并不多:有学生提高了某次做事的勇气、坚持了他自己的兴趣、善待了他自己的生命、对他人彬彬有礼、珍惜某人事物的情感等这些好的品质行为,我就特别高兴!如果他们多年后再回首仍然会认为我是影响他们的一个重要人物,我就觉得此生无憾啦!
有了娃之后,我拿更多的时间思考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激发人的潜能,而非约束和逼迫。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于是,今年九月一开学,我没有急着开新课,而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九个问题,然后上讲台大方地讲出来:“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你的现状是什么?你都做过哪些努力?跟你有关系的原因有哪些?你有哪些办法来解决学习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学习这个学科?你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你需要谁对你的帮助和支持?”
整个班五十个学生用了一节半课时来演讲,他们反思了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明白要把被动学转为主动学。更令我高兴的是,后面三节课学整个单元的内容时学生们都是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并站到台上分享的,而且当台上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台下有人举手互动,我好高兴!
教育是个复杂的课题,我可能穷其一生都走在摸索教育的路上,但我会永不放弃对教育的热情,感恩缘分让我与学子们相遇,祝福我带过的孩子们都拥有一个碧海蓝天的未来!我的等待是幸福的守望!
201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