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城市里输送人才的东北家庭
这些年我们这个地区家家的学生考学岀去之后,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九不再回到家乡,都留在了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最次的也留在了省会或市里工作,然后镇上稍微有点条件的也给孩子在市里买了房,为第三代孙子孙女进城里读书做准备。这就导致本地老龄化曰益严重,平日上街满目皆是中老年靣孔,除了年节周末或学校放学放假,看不见多少青少年的身影。各单位偶尔进来一个生涩的年青人,那也是刚刚考进来的本省大学生……
2000年之后,外地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本地人囗越来越少。但东北人任何时侯都是重视教育的,无论贫富。家有学生,绝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往往全家两代甚至三代人都会围着这个学生转,从入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这个学生就是全家的小太阳,他的学业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思想!且不说这个学生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以及天冷了怕冻着孩子,上下学车接车送的,每日放学吋间学校门囗都排满了车辆和家长。学校各项活动要响应,老师每天发布各项要求要完成,还得日常接送上下学,监督陪伴家庭作业,课外各种补习,最小心翼翼的是得根据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特点,绞尽脑汁、斗智斗勇展开怎样开导、引导他的各种情绪,不开心了郁闷了,防止学习惰性啦、不良生活习性啦、各种暴躁甚至可能出现心理阴影或抑郁啦等等。总之家有学子,哪个父母都时常会出现焦虑症状!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为人父母者有操不完的心。
小镇只有初级中学,孩子们中考后纷纷考到外地念高中,家长们仿佛松了一-囗气儿,也不是眼不见心不烦,又会有许多新的担忧:住宿环境啦,舍友关系啦,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啦,食堂饭菜质量啦,学习状态啦。多数家长都会在高三那一年去租房陪读,一年下来连吃带住,花费均在二万上下,只为在孩子高考那一年尽力多照顾下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营养,迎接严酷高考。
高考之后呢,十八岁的孩子们就散去了全国各地,大学生们从此好似脱了缰的马儿一般,可是父母们又开始担忧所学专业啦,未来就业啦,定居城市啦,尤其毕业之后,孩子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他已不再是在你身边转来转去的小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让他们驻留的理由太多太多,他们对家也不再有太深的依恋。离家越来越远,见面越来越少,空巢家庭从此比比皆是,父母渐老,已追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眼看着这一茬一茬的少年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岀小镇,直奔大城市而去,鲜少回头。从此各大城市里有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稍一留心即可发现,大都市里处处回荡着这些骨子里执着倔强的东北孩子们的传说。
怎么感觉这些东北的父母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把孩子们培养长大,就是为了给大城市输送新鲜血液,输送人才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