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富足,来源于内心的知足
不落俗套地,过年回家,老同学一聚在一起,就会聊起工作、工资、孩子上学等情况,工作待遇、收入水平又直接决定了小孩的起跑线。殊不知,现在小孩的早教、教育培训等,俨然一大对比,就拿数字说话,有的小孩按部就班,义务免费教育➕寒暑假补课或特长补习;有的小孩上的贵族学校,一学期学费1万+,额外的培训补习另当别论。
如果还单纯的讨论谁谁谁的单位效益、收入水平等,都已经out了,比小孩吃的奶粉、比小孩读的学校、比小孩的出息程度,足以炫耀一对父母的能力和经济实力。
要说有车有房有固定工作收入,几乎正常的年轻夫妻,都已经不算难事,车的档次见证消费水平,房子的地段和全款与否,就见证经济实力。
有句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比人急死人。越来越多的比较,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我身边有个很鲜活的例子,小琴和小诗是几十年的好闺蜜。小诗属于做事少根筋的女孩,小琴属于做事有点心机又虚荣心特强的女孩。想事、做事少根筋,难免会吃亏,小诗在感情和婚姻上就一直不顺,离过一次婚,后来陆续谈了好几次恋爱,情况都不甚理想,转眼也快奔三的年龄。
小琴虽然有自己的外貌优势和性格优势,但总是理想化,总想要更多,所以谈了好些对象,相比较小诗的恋爱对象,无论经济、家庭等条件都优越很多。可是小琴总是不满足,性格好的觉得是两兄弟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觉得外在条件不过关,经济和外在均过关的又很花心。
所以兜兜转转,小琴也一直没落个稳定对象,今年过年相亲,小诗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相到了一个斯文、条件满足的对象,两个人也很快定了婚,进入热恋。小琴呢,却是因为挑三拣四,依然落得个单身,身边虽不乏追求者,但好草也早就被快马吃了。
看着小诗有了稳定的幸福,小琴内心又是开心又是焦虑,还有一点嫉妒。总觉得自己比小诗甚至其他很多女生优秀,最终似乎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总想得到更多,却总得不到那么多。
事实上,凭借小琴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条件优越的对象,只是她内心不安分、不知足,总把自己的优越感作为选下家的筹码,只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小诗之所以熬过苦恼,收获看起来的幸福,是因为她懂得知足,懂得达到一个界线就已经足矣。因为幸福来的踏实,所以内心感觉丰盈而富足。
一个人,尤其女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内心的知足,因为心再大,能拥有的只是一个家庭,心再远,能一路相随的只是最适合自己的男人,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对你一直百依百顺的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