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更新中)

2016-05-15  本文已影响269人  陈默生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7月. 1版1次

第一部分/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共10节)

1.

1935年,埃德蒙·胡塞尔在作关于欧洲人性危机的演讲中提出die Lebenswelt,因为欧洲的科学将世界缩减成科技与数学探索的一个简单对象,具有单边性。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类既无法看清世界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掉入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所说的“对存在的遗忘”中。

2.

·现代具有双重性:既堕落,又进步。

这在现代社会诞生之处就决定了。

·现代的奠基人不只是笛卡尔,而且还是塞万提斯。

因为小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做了很多哲学与科学没做到的探索。
比如小说对时间的探索。
(e.g.塞万提斯时代探索了冒险,塞缪尔·理查森探索了感情的隐秘生活,巴尔扎克探索了人扎根于历史中,福楼拜探索了当时未知的生活土壤,托尔斯泰探索了非理性的作用

·知识是小说的唯一道德。

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存在的理由。(赫尔曼·布洛赫)

·只有超越国界的作品,其价值才可能被完全看清并被理解。

(作者带有一定“欧洲中心论”的思想)

3.

·上帝已死,唯一的、神圣的真理被分解为由人类分享的成百上千个相对真理,于是现代世界诞生,小说诞生。
·人们总是希望世间善恶分明,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小说致力于探索人性相对的善恶,认为世界是暧昧的,没有唯一的绝对的真理。于是小说也就难以被哪些希望看到善恶分明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4.

·小说家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

(1)所处的时间无始无终,所处的空间漫无边界。代表: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
(2)遥远的视野被现代建筑遮住,该时代已登上历史的列车,上车容易下车难。代表:巴尔扎克
(3)视野更窄,似乎被围住。冒险已不再视野内,人们为此难以忍受。代表:爱玛·包法利

5.

·小说中不再有冒险;战争题材的没落
·时代的终极悖论

(1)笛卡尔的理性破坏了中世纪以来的价值观,纯粹的非理性反而可以大行其道
(2)人类致力于实现一体化,希望藉此找到永恒的和平,然而一体化带来的反而是无休止的战争。

·小说的目的应该是揭示真理。

6.

·小说不是社会和政治的预言

(作者在这里反对了奥威尔,即《1984》的作者)

·小说家应着眼于自己所处时代的特征,而不应该是未来的可能性,因为那是下一个时期的小说家的任务。

7.

·小说之死

所谓小说之死是指小说的历史停滞了,它只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不断确证人们所说的某些“真理”。
小说之死一般发生于极权世界。这个时期的小说被称之为“小说历史终结之后的小说”。

8.

·小说是四种召唤

(1)游戏的召唤
(2)梦的召唤
(3)思想的召唤
(4)时间的召唤

如果小说真的应该消失,那并非是因为它已精疲力竭,而是因为它处于一个不再属于它的世界之中。

9.

大众媒体的精神与小说精神是相违背的。
小说精神是复杂而延续的,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的思想有一定保守性,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

10.

·小说的叛逆与作家的自信

小说已无法与现代的精神和平广场,它的进步就是“逆着世界的进步而上”。
作家在创作时始终坚信自己与真正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小说家不要理会未来如何评判自己,那是保守与懦弱的表现。尽管接下前辈流传下来的经验。

我什么也不信赖,只信赖塞万提斯那份受到诋毁的财产。

第二部分/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本篇是克里斯蒂安·萨尔蒙对昆德拉的访谈记录。 萨尔蒙是法国著名文论家、法国《解放报》和《新观察家》周刊书评主笔,曾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及昆德拉的助手,是国际作家议会主要发起人。)

正文概要:

探索自我
创作建议

结语:

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

第三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