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实践难

2020-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守诺的海贼王

这两天和几位高手过招,大家聊了聊知行合一的见解。

知行合一的概念源头是我们老王家的大牛人王阳明,两个半完人之一。

王大师的思想博大精深,当然也有时代局限性。

我把这些思想融合了一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知行合一包含着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大家平时说的最多的贯彻知行合一的方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知道而且能够做到。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面重要的就是搭建起认知飞轮,让知识和行动形成闭环。

认知推动行动,行动验证并提升认知,从而为下一次行动提供经验,以求更高的行动效率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反复的推动这个飞轮转动,认知逐渐内化,个人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自动化的技能。

我们比较容易犯的毛病主要可能:要么行动力不够,要么理解力不够,要么是方法不对。

行动力不够,知道的东西落不了地,也就无法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无法进一步改进;理解力不够,起点就是错的,行动起来自然也就万分别扭,走了歪路;方法这一个层面,经常会被大家忽略,最关键的方法就是重复,只有不断重复使用知识,最后才能真正内化,知行合一。

举个知行合一的牛人例子,李叫兽初中的时候从学习打架开始,展露出自己的策略性思维。而且因为从书中学习理论并实践,让自己变得很会打架,从此坚信知识能够影响命运。大学的时候学习商科的营销,是把学理论用理论结合了起来,刻意练习,学以致用,毕业以后他开咨询公司,最终被百度收购。

第二个维度,则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层级。

解决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调用的认知的层级是不一样的,而在每个层级,知行合一的落地也就略有不同。

第一层需要靠经验技巧,对于这个层级知行合一就是行动起来,然后复盘提取经验,装备自己的经验储存,以解决下一次的类似问题。

第二层靠的是流程和方法。这个层级先要去知,储备足够多的模型,然后再实践中验证修正。

第三层靠的是科学原理,在这一层思考和学习更深,但是打通了这一层,可以解决更多的同质问题。

第四层则是哲学视角,这一层很难修炼,但是有了这一层的高度,看问题直接看到本质。

我们在真正解决不同复杂度的问题时,则需要灵活变通,在不同的层级,践行知行合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