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与互联网内容国学与传统文化

真正的成功学只有一种——心学

2019-07-06  本文已影响33人  阿年和狗

我们都是圣贤,只是后来,生物本能引诱我们成了人,成了禽兽。

王阳明一生传奇,从小立志成为圣贤,终于龙场悟道,道出心即理的心学理论根基。扫除匪患前,一句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拉开王阳明盛世大幕。

王阳明

而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最让人震惊便是一句,人皆可成圣

1、心即理

神佛为我,我为神佛-只要你能遵循自己内心最纯粹的东西-天理。心中的天理是佛性的种子,是神的传承。有了天理在心中,未来成为一位神,一位佛,或是为一位圣人,都是很有可能的。

与朱熹理学大师,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同,朱大师认为人心有性与情,性是天性,情为世俗带来不好的东西如色、利、名。把情剥离出去,只留下性,便能成为贤人。心学认为心便是天理,过度的情、色、利、名欲不过是外在的事物,而非内心本来的东西。适度情欲如稀云,不能完全遮挡住良知的光辉,此时,人可称为贤人。当完全克已,祛除了物欲、人欲,即可坐而为圣人。

2、致良知

人体有宝藏,需自己不断挖掘。你的内心犹如太阳,人欲过多会积成浮云,最终成了乌云,遮住良知太阳的光彩。倘若你去光明自己的良知,乌云将不复存在。时刻让自己心中的太阳保持应有的光芒,这就是圣光。人内心一旦完全没有了良知的光,那就是走兽了。

3、知行合一

知为良知,行为外在的表现。知行合一为内在的良知与外在表现都是一样的。时时如此,可为圣人。

所以脑子里不能想不当的事,比如一看见美女便想到裸体进而又想到些运动。这些事,在心学王阳明看来,想了便是做了,就是不良知的事。要时时克已,去除不好的私欲。不然放纵这些小私欲,最终会做出外在不道德的事。知行合一,外在与内在要恰当合宜。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除恶是格物。

我们的心是没有善恶之分的,然念头是有善恶之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良知可以分辨心中念头是善是恶,除去恶念,留下善心,此过程为格物。


克已心

事上练

致良知

可为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