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周末产品体验
简介:懒人周末是一款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应用,推荐精致的周末生活方式。内容涵盖同城活动、美食、周边游、运动、度假、演唱会、话剧、音乐会、读书会、展览、户外、酒吧、购物、电影、公益、商业等。
Slogan:在这里每个周末都是惊喜
体验环境
2016年5月14日,一个无所事事的每天都是“周末”的失业女青年独自宅在家中,用她那内存就快不足的iPhone 6浏览着懒人周末( v1.3.6)上面的活动,总觉得每一个活动都好像很好玩的样子。
需求分析
目标用户:拥有周末,需要安排周末的所有人,无论是辣妈奶爸、恩爱党还是单身狗
使用场景:会说到或者是想到“周末去哪玩”这个问题的一切场景,如:小明心里念着约女神出去玩,老王加班半个月之后迎来了一个周末……
用户需求:“周末去哪玩呀?”——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需求,主要包括:
- 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 查看活动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流程)
- 报名、预订活动
- 分享活动、收藏活动
- 咨询答疑
- 活动评价(赞、吐槽)、查看评价
关于这个需求,其实我有一点疑惑,周末经常参加各种各样活动的人,他们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应用?在懒人周末出现之前,他们似乎也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周末。也许懒人周末只是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而真正的懒人,懒人周末能够让他们摆脱“宅”性吗?
产品结构
产品体验
1. 主要功能
-
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性别、情感状态(为人父母、恋爱中/已婚、单身生活)和用户选择的兴趣标签推荐个性化内容。
首次登录后会要求用户选择性别、情感状态和兴趣标签。
在实际体验中,发现算法出现以下问题:1. 我选择的情感状态是恋爱中/已婚,在给我推荐的活动中并未发现有特别适合情侣/夫妇的活动。更严重的是,竟然给我推荐了两个相亲活动!为了验证,我将状态修改成为人父母,结果还是有推荐一个相亲活动。2. 有个别活动会重复出现。 -
登录/注册:微博、微信第三方登录或账号登录,只能使用手机号注册。
打开应用后只有微博、微信两种登录方式和暂不登录。
选择暂不登录的用户,在进入应用后可以选择登录,此时有微博、微信和账号三种登录方式,未有账号的此时可以选择使用手机号注册。 -
搜索:包括输入关键词搜索和类目搜索。
关键词搜索结果的排序也是个问题,我输入“钢琴”,最先的两个结果都是“风琴钱包”制作的活动,之后才是关于“钢琴”的活动,在中间也夹杂了一些其他乐器的活动。比较理想的排序应该是钢琴-其他乐器-其他。 -
告诉朋友:可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QQ好友。
-
我感兴趣:即收藏。
-
在线咨询:可以向活动方提交问题,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提的问题和活动方、懒人周末客服的回复。
-
预订:可直接选择预订份数,提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种支付方式。
目前的功能和内容基本能够满足O2O的流程。但是在用户线下体验之后,并没有后续的功能(如点评)。在线下体验之后,提供一个供用户分享或者吐槽的地方,不仅能够优化用户体验,也能给其他用户提供参考的依据,增加用户的信任。可能是被大众点评和淘宝惯的,我很希望看到别的用户的评价,评估这个活动是否值得我参加。
2. 交互体验
-
登录页
采用图片作为背景,配上简单的文字,简单粗暴,给用户较强的视觉冲击。强调微博登录和微信登录两种方式,使用微信登录比微博登录要方便,直接打开微信授权然后自动跳转回来,而微博登录需要手动输入账号密码。
-
首页
非常简单,白色底,只有顶部有信息栏和按钮,其他空间都留给活动内容。采用大幅的图片,在图片下方呈现标题和地点、活动类型、时间、价格等必要的信息,用户视线能够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方便阅读。一页只能完整呈现一条活动内容,使用户在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条活动,提高点击率。
-
导航
抽屉式导航,通过点击左上角的懒猫图标展开,点击或向上拖动收缩在底部的页面收起。这种导航设计方式比较新鲜,常见的抽屉式滑动导航都是将导航收在左侧,用左右滑动操作。懒人周末的导航收在上方,且只能通过点击打开,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方便,但懒人周末的其他页面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这种设计并无不妥,用户也能更专注于首页的内容上。搜索和分类的页面操作方式和导航是相同的。
但是导航和搜索使用了全黑色的背景,与其他页面造成的对比太强烈,大面积的黑色也会令用户感到压抑。
-
活动页
上方也是大图,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活动内容的图片。“马上预订”按钮固定在屏幕下方,方便用户随时预订,提供转化率。分享、收藏、资讯几个功能按钮放在活动详情内容最后,也固定在右上方,也是非常便捷的设计。轻轻下拉,活动的文字内容会自动覆盖上方的大图,也有效地缩短了用户的操作时长。
建议
- 优化个性化推荐的算法,优化搜索结果排序。
- 优化和合作的应用间的链接,简化用户的操作,目前使用微博登录和使用支付宝支付都需要输入账号密码。
- 增加评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