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人卓越领导力

《卓越沟通》第三讲——有效指导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84人  e3a981cda7bb

《卓越沟通》第三讲——有效指导


2019320  星期三


     当你在诉说的时候,你在重复你的已知,

 当你在倾听的时候,你会收获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你善于发问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层次的世界!

三月,这个美丽的季节中,我们在钉钉群的马云乡村教师成长群经过了第一堂课的《卓越沟通》和第二堂的《善于发问》的学习,我们迎来了第三堂课:有效指导。

今天是国际幸福日,这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作家魏钢焰的诗歌:《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在这里,

我要唱一个人。

他不是将军,

却立了无数功勋;

他不是文豪,

却写下不朽诗文;

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

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为什么啊为什么,

六亿人民的心里,

都念着这个

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

他啊,

是一滴水,

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他啊,

是刚展翅的鸟,

却能够

一心向着党飞!

他啊,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

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他啊,

是刚敲响的鼓,

却能把

每一声都化成雷!

啊,雷锋!

你不为自己编歌曲,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啊,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青春!

永生!

壮丽!

看列兵雷锋啊,

一步一个回音,

一步一支歌曲,

直响透-------

未来的无穷世纪!

      老师从课前听《学习雷锋好榜样》,课上说雷锋,作者简介,字词呈现,多音词,近反义词,听录音、齐声读、找比喻句,诗歌所要反应的雷锋精神是什么?

老师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评课的时候各位老师也是提出了真诚的建议意见!

听过这节课,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在努力为即将到来的第八周的四年级的公开课如何上做思考,今天对第一单元四年级的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单元测试,看着阅了一半的试卷,觉得和预期的目标还太远!

所谓温故而知新,开课时,谭老师带着大家回顾了第一堂课和第二堂课的主要内容,还有推荐给大家的一些书,大家都已经开启了阅读模式,三月好像格外忙,四月又是课题申报和各种一系列的任务,好像不会比三月清闲,有时看着别人休闲的追剧,我也想停下忙碌的脚步享受难得的清闲,可这是一种奢望,看看那些努力的人,自己落后了很多,只能继续开启努力模式!

谭老师精炼地带着大家如何感受改变思维,组织问题到有效发问!我好想总是感觉自己慢半拍的节奏,看来还是没做到温故,只是在直播中简单地听,却没能引发深入地思考从而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还是听了不会问问题!


有效发问开课了:


新课开始的时候,谭老师问了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引导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引导不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引导的目的是什么?

启发大家从自己的角度和理解来回答这三个问题,然后给大家说了有效引导的三要素:

目标有共识、情绪可捕捉、场域通能量

谭老师给大家解释何为共识:从教育的本质来讲授如何授人以渔,通过启发激活受教个体自身从内而外的真正发生改变!

能量,大家意见各不相同,有说气场的,众说纷纭!

目标共识的重要三点:

发现差异点(有效沟通和卓越倾听)

寻找共同点(想做的和能做的是一件事情吗?)

形成共识(同理心)

谭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举了一个开会前大家讨论问题貌似一件事情,却又各自讨论自己的问题的实例!

为此谭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想做和能做是一回事吗?想做了就能做吗?聚焦应该是想做什么事情还是能做的事情上?谭老师在不断地训练这大家的思维,还在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要坚持把一些小事一直做好并日积月累的做下去,就会与众不同!

对于同情和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同情更多的是怜悯之心,而同理是能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去思考,我们长听

第一,同理和同情不再有自己如何感受,而是对方的感受。当我们用同情去理解,对方感觉自己是弱者,而同理的时候,对方感觉自己是在同一范围上。

接下来感知场域,从落地窗户、绿色植物到水面,你会保留那个,之外又会添加那个!

如何做到随心而动,如何感知会议中大家的状态,我们能做那些干预,即把握一群人的状态,这就是背后的随心所动!

如何做到凝神聚气?面对一群人,我们如何让讨论的人做到凝神聚气,有人说兴趣,有人说提问和共鸣,谭老师给我们做了两个选择,一种是圆桌式,一种是方桌式,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圆桌式!接下来,有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聚齐,什么时候需要散气!

当我们需要共识时,需要圈来聚气,当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就需要散气,即新的创意的产生!

接下来,我们看情绪可捕捉?

发生了什么——事实,基于发生是事实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两件事!面对情绪,谭老师讲了四步法:

感知情绪、使用情绪、理解情绪、管理情绪。

通过对方的言语和表情感知对方的情绪,使用情绪的时候,一种是同情,一种是同理,理解的时候有相反的也有相同的,最后要管理必须双方的情绪!

捕捉对方的情绪是一种能力吗?

我们常常听到情商这个词,阿里巴巴人才的选择就有智商、情商和爱商!对情绪的管理是可提升可锻炼的!

最后谭老师带着大家做了一个快速的回顾!

这节课明白情商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从这堂课得到反思:

第一:课前一定要做好温故!下次上课前,一定温习以前所学的内容,才能让自己跟上新授课的脚步!

第二:学后能实践运用,陶行知先生讲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我们在课堂上能够如此要求学生,却很难在实践做到要求自己!这就是所谓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三:光听少思考,就像今天的语文课,孩子们拿着资料的答案一字不落地读雷锋精神,但是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真正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悟到了吗?

第四:坚持的太少,很多时候都是三分钟的热情,热情过后往往就搁浅在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短暂时光里!忙成了所有的借口和理由!

第五:要想与众不同,就需要努力做好每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只有把小事做好了,就像积累,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第六:谭老师的课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新的思考,我每次都只注重了新课的导入,却很少温习上节课的知识,就像今天给六年级的孩子讲lesson8,其实第七课,已经学了How often do you …?的运用,在一班上课直接导入新课,二班进行了五分钟复习,效果明显好很多,而且这个歌谣方式的teethteethteethI brush my teeth,这种方式的教授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也能将重点短语直接通过比赛记住!

我今天还感慨,自己在上面讲得滔滔不绝,手足舞蹈,可是有孩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最后做了个优秀,和明天的课程有关,看图表计算,我问班里的学生,一个孩子一天读一个小时的书,一周读多少小时,基本上大家都能算对,我换成每天读0.5小时,一个月读多少分钟,就已经出错闹笑话的人不少,所以,方法很重要,能力很重要,习惯也很重要,未来还需继续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