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饭桌上

2024-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蒋铭国江西乐平

2018年7月,我有幸认识了张文质老师,阅读了他的著作《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奶蜜盐——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他提倡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在饭桌上深为认可并努力尝试实践。

近年来我经常有意无意创设或把握饭桌上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与孩子交流,是需要氛围的,也是需要有意引导的,作为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护航者,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在场者、见证者。

2019年儿子“八升九”成绩考得出乎意外得好,录取了重点高中的实验班。进入九年级重点班后,儿子几次成绩在班上垫底,我没有责备,也没有批评。从某种程度上说,或许这才是他真实的水平。但是我相信儿子极有考好的可能,毕竟“八升九”考试就是最好的例证。于是,我对儿子充满期待,期待他的成绩能有提升,再现“八升九”那样的辉煌。

一个周末午饭后在饭桌边坐着,我有意问儿子:“锴呀,你的成绩还能回到原来八升九的成绩吗?”儿子为难地说:“你知道函数有多难吗?”儿子这个回答,瞬间警醒了我。儿子所有的科目,数学与物理最强,语文与英语都属于拉后腿的科目,如果数学一蹶不振,那后果不堪设想了。

儿子已经开始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到了关键的时候。我停了几秒,接着开始了我的教育,给孩子打气,给他信心与鼓励:“儿子,你就是这样,一旦学会了就是“三岁小孩都会”,一旦不会就是“难得跟屎一样”。你们现在学习的二次函数,就是抛物线。其实一点都不难,但是你如果没有学好,的确很难。我们学习不就是把一个个不会的学会吗?困难是正常的,看你如何应对,如何解决。你们现在学习函数是难,但是生活中谁不难呢?爸爸是一个中等师范生,换句话说就是个初中生。我在南昌参加脱产学习,学习高等数学,甚至还给别人讲高中数学,作为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人来说,你知道,有多难吗?”接着我给儿子列举了很多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努力的人的故事。儿子不语,似乎在被感动,我想他应该在反思自己,决定尝试去努力改变吧。

2023年儿子高考再一次出奇得好,录取了国防科技大学。大一这年儿子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委屈。我知道成长是一场长跑马拉松。2024年8月26日,我筹办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一家饭店的包厢里,吃过晚饭我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平等的,都值得每一个人尊重,都可以本着自己的内心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这次家庭会议,第一个话题是关于人生是什么,第二个话题是关于当下的选择,第三个话题是关于未来的努力。会场从饭店转移到家里,时间从八点持续到十一点多。通过这一次会议,通过每一个人的发言,作为父母可以知道孩子们的想法,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了表达的机会,教育也就有了发生的可能。

8月28日中午饭后,我和爱人饭桌边坐着,儿子半躺在沙发上。爱人调侃我从市里最好的学校请调到了不太有名的学校,没给她长脸。顺而提到儿子去年录取国防科技大学给她长足了脸。没想到的是,儿子却一改常态很是不悦,质疑我们为什么让他选择了他不喜欢的学校。

去年选报志愿,定了三个目标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儿子选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在了首位,但哈尔滨工业大学缩招,儿子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这也许是命运安排。作为父母我们自然高兴都来不及,更何况已经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将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在了首位。然而一年过去了,儿子仍然耿耿于怀,他没有录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没有表示出失落与不悦。

的确,虽然我们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但最终录取了我们所期待的学校,并不是他的选择。这一年来,他个人的劣势让他在学校倍受委屈。至于委屈,每周一次的电话视频,让我看在眼里。儿子一路走来的确不易。于是就委屈话题,我从远古到当下,从时代到个人,从大国到小家,想到哪说到哪。说到动情处,尤其是自己的过往与不易,时而哽咽失语,时而嚎啕大哭,时而涓涓细流。慢慢地儿子理解了我们的理解,对委屈也有了新的认知。

人生一场,谁能没有委屈?面对委屈,化解委屈,接纳委屈,让我们在接纳中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