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知
2022-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鼻孔一佳
以前看过一本书《像山一样思考—寻找梦幻步道的旅程》,记录台湾“手作步道”,“步道学”专业领域开创人徐铭谦,2006年连续六周参加美国东海岸阿巴拉契亚山经修复的经历。
今天陪鼻姐在图书馆,看了青海人田禾的《4200公里的行走》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都是直通加拿大,距离四五千公里,完成徒步需要好几个月,都是国家保护有人管理,都是名气很大,很多背包客慕名而来,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条山径。
田禾记录了几个月来作为穿越者的感受,痛苦,疲惫,孤独。
看见太平洋小道由南到北自然风光的变化,经历了沙漠,雪山,河谷,森林,温泉,火山,作者记录的地名有个特点,很多地名都是人名命名的,也许是美国地广人稀,历史短暂,往往以考察或者征服者来命名。如艾贝斯隘口(隘口名字取自约翰.艾贝斯1851年他曾来此为跨州铁路勘探路线),拉森火山也是一样;心里过程由逐步强大,一路也是既有寂寞平淡更有危险不断,也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的变化;路上一路独行居多,也会遇上不同的搭档,体会到了不同国家地域的人,待人处事方式的不同。对小道天使(志愿者),小道魔法(志愿者提供的免费食物)却是美国特有的,也很令人感动,让人觉得只要努力,天使会和你作伴,惊喜就在前面不远处等你。
人是这么矛盾,既想摆脱社会繁琐的束缚,又迷恋于繁华世界。
我也喜欢徒步,是短途一天半天内能完成的徒步。在我所在城市周边有很多短途的徒步路线,一般也就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比较长的不多,像浙江的“千八线”也就三四天的路程。北山百公里徒步越野比赛也是有的,不过融入了很多的商业味道。
可能和国情不同有关,美国人假期多,个人自由思想重,地广人稀,地貌变化多样,山径形成的早,有经费保障,有人维护,总之有它存在的市场,而且比较成熟。
202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