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是时候了解大自然了动物爱好者

世界爱虎日丨围栏内的虎

2017-07-29  本文已影响129人  灵夜狼

这是一篇蹭热点的,关于不同动物园中的虎、虎(和狮子)行为观察及虎类保护的文章。大体框架为:背景、四所动物园的虎、圈养大猫攻击性观察、虎的现状及保护。全文三千余字,可选择性阅读。

爱虎日TRAFFIC的宣传图之一。

1 扯淡部分

今天(7.29)是世界老虎日/全球老虎日/世界爱虎日,叫法有不同,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我没见过野生虎,相信绝大部分人乃至研究者都没见过,但是我们对虎类并不陌生,因为动物园里有虎,而且数量不少。关于这个节日建立知识以及虎类常识科普,各大动保、自然科普号都有发,我这里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切入,借此机会让各位进一步了解虎,尊重它们,保护它们。

在我的中学阶段,我一度反感动物园,以至于有几年一次都没去过。到大学之后才慢慢重新接受动物园,而且这三年去过四个动物园且总次数至少十次。为什么以前反感呢,因为动物园给动物提供的条件太差了。我喜欢动物也许和从小常去老家动物园有一定关系,但是老家旧动物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几乎每个笼舍都小,老虎底下铺水泥的笼子里走来走去,或者睡觉;其他绝大部分动物也好不到哪去,只有猴山的猴子活得很快乐,但那环境一点也不好。

随着现今人们保护意识的提升,除了抵制(非自然的)动物表演项目外,如何让动物尽可能地展现野外习性也被作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当然不希望最后出现技术成熟栖息地恢复然而没有动物可放归的情况;将动物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民众,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科普教育,不然各位认知中的老虎就是那种睡觉的遛弯的台上表演的以至于把它当你家猫主子然后毫无规则意识地翻越围栏......

几年前老家动物园建了新园,虽然不是所有动物都因此受益(比如猞猁、豹的笼舍还很小),但老虎的地盘可以说是扩得很大了,这点放在后文结合照片展开;在北京、上海动物园(这两处已经没有动物表演了),虎的围栏内也没什么好玩的,不过还算“可以遛”,至少不是完全水泥地小笼子;由于未取缔动物表演(而且还不止一处有)而仅去过一次的上海野生动物园,有一个老虎取食展示,就是用绳子吊着肉来让老虎扑食,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

接下来就结合照片讲一下在上述四所动物园中看到的老虎。此处展示的照片均为个人拍摄,用作辅助讲解,未经处理,由于光线、对焦、角度等原因不一定好看;一些照片是前两年拍的,用手机或者手机套望远镜拍摄。

2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的狮子老虎好像一年比一年少了,不知动物园要改建或新建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某天带着别人去,满怀期待地绕着狮虎山一大圈,就看到俩狮子;后来逛完别处再去,多了只老虎。北京动物园比较谜的一点就在于你也不知道这笼舍到底有没有这动物了。

在北京动物园看到过印有狮虎每日喂食量的牌子。记得每周有一天喂食减半(或不喂?),这种喂食方式也适用于其他食肉兽。它们是不该肥胖的。在野外,它们尚饥一顿饱一顿;在动物园内消耗较少,瘦一些会比胖一些健康。而总有游客吐槽虎瘦,觉得是动物园没有好好喂养。若真让它们吃成膀大腰圆的虎,游客们或许就要嘲笑老虎了。

这张图为套着望远镜所拍。下图同。

上图虽然拍糊,但虎牙可以辨认。猫科动物为适应肉食者生活而高度特化,它们是天生的杀手,看似成了家养动物、被供奉在家的小主子们捕捉小鸟等动物毫不逊色。即使是动物园中的虎,其野性未灭,“硬件”依然强悍,虎牙很锋利很长,咬一口不是开玩笑的。西方有人养老虎,看着很帅,但它真不应该被人类当主子。它是虎。它要尊严,人要安全。

忽然又想提一下之前有人在野生动物园猛兽区擅自下车和在另一动物园翻墙的事,这都是违规的。老虎体型大,本身就有攻击性,何况动物园的虎见人见多了,它根本不怕人(在野外更可能选择回避),如此一来当然是逮住谁咬谁。我个人主观认为动物园并没有错,被惊吓和击毙的老虎更没有错(但实际上还是承担了一定责任的)。是人类不遵守规则,是人类把老虎(等猛兽)当小猫,因而根本不会在意他们所处的地方有没有老虎。

3 上海动物园

这两张照片都在今年年初拍摄。印象中上海动物园的虎的地盘不大,小于北京动物园的场地。第二张照片中的它看起来大大咧咧宽容和蔼(并没有),但要记住,它依然是一只虎。

4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的虎数量众多,大致可分三类:小老虎们、步行区围栏里的虎们、更大围栏(车入区)里的虎们。

那天似乎跟虎很有缘分。这只小虎在小伙伴中多看了我一眼,随后离开群体,往我这边靠过来。有大场地、多只老虎的动物园往往选择将虎饲养在一块,此处甚至还有让游客与小大猫们互动的项目,这对它们的成长是不利的。许多人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在野外,雄虎占据一大片领地,这片领地与几只雌虎的有重叠之处,雄虎会与这几只雌虎繁衍后代,偶尔巡至雌虎处,可能会和那里的雌虎共同进食。“托儿所”亦不存在,虎妈妈会独自抚养两只左右的小虎,小虎可独立生活后,母子各过各的。其余大部分时间,它们是独居的。动物园的虎常过着群居生活,这究竟会对虎产生怎样的影响,尚不能知晓。

这只大虎也接近我了。并不知道它们当时在想些什么。按理说它们已经阅人无数,有人来看见怪不怪。也许......我看起来很好吃?(虎:你跟猴子似的一定可以翻墙。)

上海野生动物园有个项目是用绳子吊着肉供虎扑食,每隔一段时间由工作人员操作。上图是扑食瞬间。我能接受的表演止于此,至少它不需要剥夺天性式的训练,甚至可以说放块肉在那儿让它去扑就是激发本能,而且整天让虎躺着并不好。动物表演嘛,归根结底就是人类想观察动物,可是那种经过了训练的做作的表演并非合理的观察方式。目前在观念略先进的动物园,饲养员会思考如何给动物丰容,也就是搭建各种装置,采用新的喂食方式,来使动物更好地展现天性,也可以给游客更多体验。

这张照片背后还有个故事。有的肉可以通过爬后面那杆子获取,有的肉需要这样跳起来,而若跳起来吃肉,则会落入下方的水池中。当时并非所有虎都愿意靠第二条途径获取肉,只盯着肉犹豫不决。有一只虎胆子很大,先跳一次吃了块肉,上岸后抖抖毛,再去取第二块。而此时一旁的老虎还在犹豫。观察观察也能看出各虎的性格。

敢于冒险(但并非鲁莽行事)、领头的精神对于动物有帮助。在社会性动物(比如狼)中,体格固然重要,但性格对于个体能否居领导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这里不展开。

北京动物园似乎有过上述项目,在狮虎山能够见到残留的装置。

5 淮安动物园

动物园在郊区重建后给了老虎很大一片领地,中间有栈道穿过,栈道两侧区域连通,虎可从栈道下通过。栈道两侧墙面为玻璃。

某次去时发现虎在酣睡。看到狮虎等动物睡觉不稀奇,它们本身就很能睡。

还有一次见着了一只虎在巡视领地。这跟很久以前在笼子里来回走动的虎不同,在小笼子内走动是因为焦虑,而在如今的围栏内,它一边吼叫一边行走,告诉所有动物这儿属于它,仿佛这里是整座属于它的山林——但愿很多年后它的子孙能够回到那里。

6 圈养猛兽的野性

动物园肯定不比野外自然。很多人会担心动物被人饲喂就会变宠物的问题。就我的观察来说,只要给够了社交、场地,不让它们亲近人类(那种让动物宝宝及其他未驯化动物跟人合影的项目是残忍的),尽可能提供与原居住地相似的气候条件,它们的变化不会像人们想的那么夸张。倒是真正将猛兽当宝贝宠的人对它们的影响比较大。

我没有亲眼观察到虎对活物的攻击行为,这里讲讲非洲狮。下二图在北京动物园拍摄。图中的狮子发现围栏内落了麻雀,忽然来了兴致,宛如一只大号猫咪,两眼发直,准备冲过去。

上图为起跑瞬间。狮子捉麻雀看着有点大材小用,而且它也没捉住,但这至少证明,它还不是一只混吃等死的猛兽。它有捕食的天性。如果将那麻雀换做兔子、绵羊甚至人类,它一样会这么做的。

在淮安动物园也有观察到狮子的攻击行为。这次的猎物不是麻雀,而是人类。

在狮子区的一边,人与狮只有一网之隔。这两只雌师并不回避人类,而是趴在领地边缘。她们注意着较为瘦弱的人和小孩,时不时想要冲过去。

一只雌师检阅着自己的猎物们。她在观察谁更容易下手。在野外,决定捕食哪一个体也是需要事先决定的。围栏外的人们只是嬉笑着看着她,有时惊叹于她突然冲来。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如果网消失了,眼前的猛兽可以瞬间扑倒任何一人。

过了会,她们趴在一起,继续观察。这时候我已移到网那面,但她们并不认为我很好吃,对我视而不见。一旦外头有小孩跑动或发声,它们就格外专心地盯着他或她。颇像纪录片中准备狩猎的真正的野生狮子。

一只雌狮打算动手。

虽然她们不能真的猎杀网外之人,但她们的攻击性长期存在。国外也有录制视频,他们让饲养员隔着网背对大猫们站立,这时大猫的确有攻击倾向;当饲养员转过身,它们则马上假装出一副“我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狼也如此)。

7 保护老虎

现在我对动物园持有的态度还是挺乐观的,希望等到很多年以后,其中的动物可以直接帮助野外种群恢复;也希望动物园本身可以发展成为真正展现动物天性的地方。

开头我说老虎不难见,现在拥有老虎的动物园也不少。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我国,(按旧分类方法,)华南虎可以说是野外灭绝,多年来无记录;东北虎分布在东北的旮旯里,国内只有不到三十只。虎的处境非常尴尬。

很久以前中国境内的虎多,但由于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今国内所剩之虎寥寥无几——野外虎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是人类直接捕杀,二是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其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栖息地破碎化甚至消失。真的,都是人的锅。

对于前者,还需从源头整治,这里希望各位不要购买任何虎及虎制品,买卖虎制品既威胁虎的生存,又是违法行为;对于后者,需要更加完善的条例、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及严格的监管,使得栖息地慢慢恢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即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北大猫而规划的。

人能毁灭虎,自然也能拯救虎,只是拯救要比毁灭困难许多。如今,国家、科研机构和NGO都在为了虎及其他大猫的野生种群恢复而努力。保护环境和不买卖虎及虎制品是个人参与保护的方式;尊重围栏内的虎,尊重它们的野性,也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愿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虎得以在故土与人类和谐共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