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皮?喝皮?呵皮?
退休教师群里,有一位女士能歌善舞,又会朗诵,而且常常在群里展示她的才艺,博得一片喝彩之声。那天,她将一首诗朗诵的视频发出之后,我给了她点赞,她却回答说我给她“背豁皮”。这词儿一出来,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
兴趣何来?因为这是我们湘西北方言里的一个特有词语,至今我还不知道它的“正确”写法,到底是“豁皮”,还是“喝皮”,抑或“呵皮”。
姑且叫做“豁皮”吧。那是个什么东西呢?大家都知道,建筑以及做家俱什么的都需要用木材,而木材大多是大树解开的,大树被砍下晾干后,要经过“解匠”将其分解,这“解匠”,我们湘西北的方言读作“盖匠”,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盖房子的瓦匠。解匠一般工作时,需两人配合,将树木平放在两个三脚架上,然后两人对着拉大锯,将圆圆的原木锯成板材,以备用。那第一片大多是不能做正用的,因为有一面是弧形,这块就叫做“豁皮”,或“喝皮”,或“呵皮”。我以为,大约这块有点拱形,方言就叫“豁”,所以我们这里的方言“背豁皮”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没什么用了。所以,我们这里说某人喜欢被人“夸”,也说某人喜欢“背豁皮”。
于是又想起一个“故事”,那是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被安排在一个村子里当工作队员,安排的住户人家里头,有个小孩挺有意思的,他是那家的大孙子,男孩,大约四五岁,而他却有个比他还小一点的长辈,是个女孩,是他奶奶在他妈妈生下他之后又生的一个“老闺女”,他叫她“吖吖幺幺”,俩小孩有时玩得比较好,可有时候却又闹得像“杀死的冤仇”。我便给他们当“和事老”。有一次,那男孩又闹起来了,我便哄他说,你要听话,不能欺负丫丫幺幺呀!你如果听话,夏伯伯下次回家去就给你带个豁皮来。”他果然不闹了。这事儿过不多久,我回了趟家,待我再次来他家的时候,他居然问我:“夏伯伯,你给我带的豁皮呢?”弄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不过这个词儿到底怎么写,我至今仍然没弄明白,不知道是否有高人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