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

《道德经》第十七章: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2023-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

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尊重称赞他。

再次一等的,人民畏惧他。

再次一等的,人民轻视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信服他。

统治者悠闲自在,不随意发号施令,等到事情办成功了,

百姓都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主旨】

老子说明统治者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只有无为,才能做到无所不为。统治者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顺道而行,自己省心省力,百姓也能自治。

这样,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行其事,各得其安,从而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人物故事】

陈寔与梁上君子

东汉时期的一名官员陈寔,以平和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他常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

当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家里出现梁上君子被他暗中发现时,他就起来整顿衣服,聚拢子孙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的,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梁上那位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你的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你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事件。

陈寔的做法懂得审时度势,换位思考。以德性受到人民的尊重。

《左传。昭公二十年》

记载为政过宽的错失,郑国子产病重劝子太叔为政不宜过宽,并以水与火作比较,火烈能使人畏惧,施政就容易;水柔虽使人亲近,施政却很难。宽厚与刚猛互相协助,政治才得以和谐。

刘伯温功成身遂

明朝刘伯温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受到重赏高封,在他自己看来,少年时所立下的报国之志已经实现,自己现在已是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也已经到头,别无所求了。

因此他决定激流勇退,告老还乡,过悠闲的平民生活。

经过再三请辞,朱元璋同意他告老还乡。他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故里。在这里,他每天读书吟诗,饮酒下棋,谢绝一切与官府的往来,静心修养。

刘伯温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避免卷入官场斗争的祸患,早曰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心得感悟】

人只有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有大才或通人情的人可以管理好更大范围的更宽广的事业。人获得的成功不止一次,生命中的每次成功要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熬到退休是值得庆幸和恭喜的,规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我们才能感受更多的幸福和喜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