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管理
在玩具行业里,有家企业推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在店铺中孩子可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玩具熊,先挑选外形面料,亲手塞入填充物,然后植入心脏——记载有玩具熊信息的生日卡,这个玩具熊就诞生了。玩具熊诞生后,又会引发大量的衍生需求,比如玩具熊需要衣服,店里提供各种款式的衣服、鞋帽和配饰。玩具熊打扮好了之后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玩具熊很孤单,要有兄弟姐妹、爷爷奶奶。所以这不仅是DIY一个玩具熊,而是孩子亲自参与,获得玩具带来的独特体验——设计外形、定制生日、组建家庭、完成一个故事。在美国一般的玩具熊价格约为15美元,但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产品平均价格约为32美元,再加上各种衍生需求,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可达80美元。该公司每平方英尺的年销售额达600美元,比美国大型购物中心平均销售额高出一倍。
实际上,近来非常火的小米手机的成功,人们也将“参与感”归结为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加以研究。无论是小米手机(硬件),还是手机系统,每一个新版本的推出都是在听取了很多超级粉丝的意见后得出的,小米甚至允许用户参与到其MIUI系统的研发当中,正是这一强化用户参与感的行为,使得小米赢得了无数的超级粉丝,也收获了无数用户,才有了今天辉煌的行业地位。
但是,企业总有一个误区,认为参与感只是针对客户而言,互联网、体验为王、用户至上的时代,要想尽办法“讨好”客户,认为只要把客户体验做好了,一切就来了。而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是按这么操作的,却常常发现收效绵薄,原因何在?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公司忽略了员工,尽管绝大多数国内的企业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但永远不要忘了民主,有时候即便只是形式上的民主,也不能不走过场。因为良好的客户体验永远是建立在员工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放眼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参与各种组织活动,如银行、医院、事务所、商场等。似乎可以说,缺少人的参与,任何组织都失去了“生命”。企业总谈转型、谈变革,常常碰到的障碍是——没有人拒绝改变,但所有人都拒绝被改变。每个人对于自己群体中发现的想法,都比领导强加的想法更为得意,执行起来也更为积极。所以,企业的决策,决不能只靠上面的行政命令来推行。只有在上下一致的达成共识,才能水到渠成地形成。这个过程就要强调员工的参与。
毛泽东总结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群众路线,用他当时的话是“从群体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制定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据说沃尔玛创始人总是经常性的把公司发展的战略告诉普通员工,他总结,越多人、越是基层的员工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其战略成功率就会越高。相反,我们很多企业在制定一些制度、理念时,常常是几个领导在会议室里就敲定了,这也是很多制度、文化最后都“高高在上”的根本原因。
同样,之于员工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和不同的思想碰撞中以及在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其人格才能变得成熟,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当下,我们既要强调客户的参与,做好客户体验,也千万不要忘了员工的参与,让员工参与管理。